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石兰
[导读] 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除了教学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石兰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除了教学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走得比较长远,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现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才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做到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创设符合这一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主动的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动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掌握更多的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小学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在上课的时候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那么显著。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趣味,从而主动的配合教师活动的展开。另外,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这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对学生在之后学习数学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一)明确教学观念,创设探究性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当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创设情境,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除了注意到这些问题的趣味性之外,还要注意到问题的可探究性,如果只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到问题情境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创设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才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逐渐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像教师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如果只是询问学生图形在经过一定角度的旋转有什么样的变化时,那么学生在听到这些问题之后,会发现对物体的运动没有太多的观念。学生因为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没有完全地形成,因此对物体的运用没有一个完整的意识。

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像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图形的运动,这些资源的应用会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图形的变化,他们观察这些图形时,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进一步地推动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高效课堂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将数学问题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十分简单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都只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嘛,然后询问学生这个月份分别有几天,这样学生的回答会不一致,这是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的月份是30,有的月份是31天呢。经过教师的引导时,学生会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其实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他们会怀着一种探索的心情去学习。不仅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问题情境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也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
        (三)在师生互动中能够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和学生之间多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之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对教师有着太多的依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也是在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和当前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像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来解释三角形的性质和特征,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积极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会了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在询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教师在听到这些问题的回答时,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师生关系的发展也是一种改善,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整体来讲,在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当前时代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这种教学理念。利用问题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0):58-59.
        [2]罗志良.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3):208.
        [3]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2019.
        [4]朱晓洁.创设有效情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0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