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刘艳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
        刘艳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二年级;实践策略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而是以自身为主导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组织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只重视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数学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此外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是按部就班的分享数学知识的相关公式定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在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二)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
        教学评价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在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下,许多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心,通常只是将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依据,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教师的评价思想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对分数过分执着,一味地强调考高分,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对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小组讨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合作探究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开展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数学知识,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强化思维能力。在科学的分组、分工基础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明确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且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相关知识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围绕钟表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求学生自行收集关于钟表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拓展知识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结合古代的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关于日晷、天干地支计时法等相关的时间知识。

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讨论,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拓展知识面,并且主动思考数学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还原生活场景,增强数学知识真实性
        创设情境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常用方式,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应当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还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增强数学知识的真实性。以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这一章节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且对相应的长度进行标注,让学生能够产生初步的认知概念。在展示贴近现实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并且在脑海中形成关于长度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组织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推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通过组织趣味数学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创新数学游戏形式是组织游戏活动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游戏资源,并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调整游戏的组织形式。以人教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相关知识为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法知识,强化学生加法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摘葡萄的趣味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串葡萄,并且在每个葡萄上标注一个100以内的加法算式,每算对一个算式就代表着摘下一颗葡萄,在一分钟时间内摘下葡萄最多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时期,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将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带到课堂,通过充满趣味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课堂,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成为数学课程的主人,借助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5):74.
        [2]陆秀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情思共融”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1(16):42-43.
        [3]赵丽.以人为本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