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布置作业,推动小学生实现数学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廖春琪
[导读] 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出发,从生活化作业、操作性作业、层次化作业三个方面入手,对面向小学生们合理布置作业的三种可行策略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以作业为有效载体,推动小学生们实现数学深度学习,获得知识及其能力的协调发展。
        廖春琪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出发,从生活化作业、操作性作业、层次化作业三个方面入手,对面向小学生们合理布置作业的三种可行策略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以作业为有效载体,推动小学生们实现数学深度学习,获得知识及其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作业
        作业是学生们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项组成,其与课上学习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学生们朝着更好的方向所发展。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意识到作业布置不代表着为学生们布置下去具体练习册上的题目便宣告完事,其应当充分发挥作业的桥梁、中介作用,去推动着学生们实现深度学习的良好状态。以下,我便从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出发,针对合理布置作业的有效策略发表个人认识与见解。
        一、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小学生领悟数学学习的本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较小,难以感知到数学学习知识与自身实际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他们看来,数学学习更多的局限在做习题,应付考试,却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为生活所服务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数学学习显然是质量较低的,也是与深度学习理念不相符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以作业思考与完成的过程,拉近学生们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两者的密切联系,进而推动着学生们朝着深度学习的方向发展而去。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数学知识之后,我便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生活化的作业,即除了课堂上所列举的那些实例之外,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找出更多轴对称图形的实例。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素材。这一生活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让学生们单纯机械做判断题、选择题等练习题目,而是鼓励学生们多看、多思考、多发现、多总结,因此,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进行认真的寻找,而判断其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实质上也便是学生们回忆与思考课堂所学知识的过程。当学生们找出了自己身边事物中的轴对称图形之后,其作业完成的热情是满满的,对所学到的轴对称图形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复习与深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还在寻找的过程中切实感知到了生活与数学两者的紧密关联。这产生的种种突出作用都使得学生们进一步感知到了数学服务人们生活的本质,实现了深度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布置操作性的作业,让小学生在动手中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爱动手操作,喜欢在动一动、做一做的过程中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理解。这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们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重要途径。

由此出发,对于一些稍显抽象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们进行集中学习之外,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以此调动学生们去参与、去完成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们在真实操作的过程中建立直观主观认知,从更深层次的方向理解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操作性的数学作业对于推动学生们实现深度学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知识之后,对于猛然接触到的这两个数学概念,部分学生们难以很好的理解与消化。更有的学生非常容易搞混这两者。针对这一情况,我并没有在课后为学生们布置练习册上较为死板的数学题目,而是鼓励学生们在家中利用废弃不用的硬纸板还有安全小剪刀剪出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时还要利用家中的尺子去测量所裁剪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又是多少。在动手去裁剪、动手去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以更加深刻的思维去联想课上所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相关知识,同时对其各自的概念、定义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不再是停留在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中,而是建立在自身动手操作的直观认知中。学生们理解更为深刻,掌握得更加娴熟,布置操作性数学作业的价值以及推动学生们实现深度学习的可行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三、布置层次化的作业,让小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不同的小学生们其数学学习基础不同,个人理解与认知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面向不同的学生们设置有所区别与差异的作业内容。这样才能在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让大家都能找到契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作业,并以这份作业为载体进行深度学习,进行高质量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节知识时,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对两者的概念再次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我向这部分学生们提供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向学生们布置的课后作业便是依据这些资料,认真阅读教材,进一步透彻理解、深刻理解平移与旋转;面向数学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他们在课上已经消化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对此,我针对这一部分学生们所布置的作业内容便是尝试利用平移、旋转等相关知识制作一个美丽、好看的图形。就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寻找适合自身水平的数学作业,这些作业将推动着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合理作业的布置策略,以作业为途径,推动着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分析,朝着深度化数学学习的方向所发展、所进步。这样,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才能更好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玲飞.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8(22):144-144.
        [2]孙晓娟.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考试周刊,2017(57):129-129.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