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
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小学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是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几何教学中,应以创新性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发展足够的几何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发展数学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创新方法的论述,来为大家揭示出一条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优化;创新
引言
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在数学中,几何和代数、分析一样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阶段,是认识几何、形成几何思想的重要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一些传统的几何教学方法已经相对落后,无法发挥太大的效用,甚至阻碍了学生几何兴趣和几何能力的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小学几何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和改进传统的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注入新鲜元素。从而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初级阶段,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在几何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几何图形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几何图形实物,关键的是可以将实物到图形这一转化过程,能立体直观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正是传统的实物、模型教学手段所不可能取得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这些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来向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三角形实物,如教师的三角板教具、建筑中的三角形图案、红领巾等等,这些实物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此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无疑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二、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思维
几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一些物品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外,有很多建筑、器材也运用了几何原理。所以说几何为促进人类生活变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相比于枯燥复杂的几何知识,学生的兴趣自然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因此在小学几何教学中,教师不妨创新教学理念,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和几何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含有三角形的生活常见事物的图片,比如:篮球架、自行车、晾衣架等等。然后向学生提问:“图中出现的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在学生思考之际,为学生描述如下生活情境:“小刚家有一个木制的长方形相框,因为太长时间不使用总是左右晃动。一天小刚爸爸在相框背面斜着钉了一个木条,相框便稳固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学生经过回忆,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猜测将物品设计成三角形是为了使用时更加稳固。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适当联系实际生活,是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效果的可行之法。
三、加强演示操作,抽象化为直观
虽然几何图形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清晰、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几何的性质以及几何图形的变化依然十分抽象,是小学生难以透彻理解的。并且,数学也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几何来说,只有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才更容易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掌握几何规律的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加强演示操作。
比如通过绘画、裁剪、拼接图形来认识几何图形的外观特点,或者借助一些实物来体现几何图形的性质等等。从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裁剪一些三角形,借此介绍三角形的边和顶点,并在三角形纸片上找到三角形的高和底,以使学生对三角形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有关的图片,比如:晾衣架、梯子、相机支架等等,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接着我给学生下发一些用小木棍连接而成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框架,让学生想办法使框架稳固下来。经过一番实验,很多学生都选择在木制框架的一个对角上钉一个木棍。有了这一演示过程,学生很容易便发现:当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后就会变得十分稳固,进而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
四、渗透类比思想,培养学习能力
类比就是根据两种对象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而小学数学所接触的各类几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不妨合理渗透类比思想。即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几何对象的性质来推理另一个几何对象的相关知识。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两种几何对象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因为求圆柱体积的过程较为复杂,于是我进行类比教学。首先我为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圆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圆和圆柱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先是回忆将圆割补拼接成近似长方形,进而借长方形求圆面积的过程,然后描述出圆和圆柱都没有棱角等相似性。接着渗透类比思想:“圆和圆柱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求圆面积的过程和求圆柱体积的过程是否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想到将圆柱割补拼接成近似长方体,借助长方体的体积求圆柱体积的方法,于是让学生加以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提升创新教学的价值。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享受几何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将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几何思想运用于生活实践,这对学生本来说是一次学习、一次运用,更是一种创造,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掌握几何思想,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而是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与社会,为学生开辟更为宽广的学习与运用平台,开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去发现、创造,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学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来计算新建体育场内游泳池的体积,学校需要粉刷教室的墙壁,让学生来计算需要粉刷的墙壁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以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几何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手段。争取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夯实学生的几何基础,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47.
[2]管相娥.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方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7(22):100-101.
[3] 秦艳霞.浅谈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J].《教育(文摘版)》,2016,28(5):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