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骆驼祥子》为例浅谈名著赏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梁霞霞
[导读] 如何进行名著赏析,是中学生面对的难题。今天我们就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梁霞霞
        张家口市实验中学  075131
        如何进行名著赏析,是中学生面对的难题。今天我们就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将生活的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的长篇小说。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一个时代的缩影,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作品之所能够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艺术魅力,深深的感染着读者的内心。小说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匠心独运的结构安排、魅力十足的语言运用等方面,它们从不同角度凸显着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读完小说后,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一直留在读者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祥子从一个善良而又朴实,勤劳而又正直的有志青年,到自私而卑鄙,懒惰而下流的社会末路人,其双重性格交织在一起,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思考。
   (一)人物性格两重性的交织凸显人物形象
    1.天性中善良、正直、勤劳、老实等美好的一面
        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买车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理想。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摆脱贫苦的农民生活,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城市对于他而言,意味着悲苦命运的改变,意味着美好生活的开始,更意味着人生理想的实现。此刻的祥子,是勤劳的,善良的,有抱负的,他拥有农民天性中一切美好的品质。
    2.由于生活的窘迫所造成的懒惰、卑鄙、自私等丑陋的一面
        如果,作者只给我们展示人物形象中美好的一面,那么我们便不会感到如此震撼,随着人物命运的流转,老舍先生又为我们展示了祥子性格中丑陋的一面。
        由于命运的转变,人生三起三落,祥子的性格和品德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当他从匪兵那里逃出后,他再次拉起了车。为了挣钱重新买车,他疯狂的拉车,有时竟然不顾名誉,跟别人抢生意,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的车夫。虎妞死后,他开始抽烟、喝酒,拉车不再是他唯一的指望,他不再那么热心了,开始慵懒了,脾气也大了,对巡警,对任何人不再老老实实的对待了,在巡警的眼中他是头等的“刺儿头”,没有人敢惹他,他逐渐开始放荡自己,吃、喝、嫖、赌,整个人的精神堕落了,好的品德也逐步丧失殆尽,外表也变得猥琐、肮脏。这个曾经勤劳善良、自食其力的有志青年最终变成了一个自私懒惰,卑鄙无耻的社会末路人,等待他的唯有自我毁灭之路。
   
   (二)人物心理描写丰富、细腻又而深刻
        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丰富、细腻而又深刻,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在作者的笔下,大量丰富、细腻而又深刻的心理描写,使本来沉默寡言的祥子在读者的心目中,不再沉默,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描写心理活动的例子很多,略举一二,不难发现其特色。如当祥子得知小福子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上吊死了之后,心里感到非常难过,他走到坟地,“泪一串串的往下落”。从此,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二、结构艺术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小说的结构艺术也独具特色。
   (一)结构严谨,情节跌宕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人扣。主人公祥子,是老北京城里一个普通的洋车夫,他人生最大的理想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车夫,过上安稳的生活,故事始终围绕“买车”展开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第一次买车,是在车厂辛苦地干了三年,好不容易攒了钱买的,可是不到半年就被匪兵抢走了。他自己在口逃生的路上捡到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块钱,本来准备攒着再买第二辆车,不幸又被一个政府侦探讹诈了这笔积蓄,第二次失败。原来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的粗鄙和贪婪,但又没能逃脱虎妞设下的性诱惑的罗网,不得不与她结婚,然后用她的私房钱买下了第二部车。但不久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还是卖掉了车子料理丧事,直到最后他喜欢的小福子因为不堪忍受残酷命运而自杀,祥子终于彻底绝望了。在一个一个的不幸遭遇之后,祥子彻底堕落了,他作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善良愿望被逐渐残酷地蚕蚀直至毁灭,他原有的理想和美德也都扭曲变形,直到最后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二)多条伏线的贯穿,承上启下,画龙点睛
        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 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希望——奋斗——幻灭”        为主线的同时,还注意结构中多条伏线的巧妙安排, 这也是形成结构和谐、统一严谨的重要手段。
        书中的刘四、孙侦探、曹先生、老马、二胡子都曾先后出现两次。其中车夫老马的形象是一个折射祥子的过去和未来命运的重要人物。老马在茶馆的第一次出现, 使祥子在与其对比中, 对个人奋斗的理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从而加速了他顺从虎妞的进程, 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老马的第二次出现, 使祥子从老马这个曾经有着好身体、拉着自己的车, 可是最终仍是逃不脱挨饿受冻、年迈体衰、流落街头的可悲命运中, 看到了自己“ 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 比登天还难” 的未来, 致使他彻底地放弃了自己多年奋斗的理想, 开始沉沦下去。可见作者安排老马前后两次出现, 对全篇的情节起着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 作者在第一章极力渲染了祥子的希望和信念之后, 漫不经心地在结尾加上了一笔“ 可是, 希望多半落空, 祥子也非例外。”这一句看上去似乎觉得与前文连接得不甚紧密、微不足道, 但在全书情节的发展中, 实际上是为祥子未来的命运发展埋下了伏线,同样在全文的情节安排中起到了承接作用。
        
         三、语言艺术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①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语言艺术的高下,无疑是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骆驼祥子》是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作品,他的语言既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活泼生动,又具有浓郁的“京味儿”;此外,作品中也不乏冷幽默语言折射出的艺术美。作家洋溢评价为“没有学生腔的苍白,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②这样的语言可雅可俗。
   (一)语言口语化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在阅读老舍的作品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词汇。据1983年3月15日《长江日报》报道,人们把《骆驼祥子》输入电子计算机,发现总共十一万字的小说,只用了2413个不同汉字,而且都是日常常用的,由这些汉字构成的词汇也大都是通俗易懂的。③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使用语言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精益求精的。对待口语,他也是既充分地信赖,放胆地使用,又积极地加工,精心地提炼。在他的笔下,通俗质朴的口语不仅神通广大,恰当反映要表达的内容,而且精彩生动,被加工提炼成艺术化的语言。《骆驼祥子》也不例外。
   (二)“京味儿”十足,充分展示社会的民俗风情
        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小说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老舍先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对北京的感情极其深厚。从北京的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以及北京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甚至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倾注着作者难以表达的那份真情。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很多地方都体现着北京的文化色彩,使得作品“京味儿”十足。
        综上所述,小说中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变化,风味独特的语言等方面,都凸显着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小说不仅让读者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形态,还启迪着人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剖析文本,让阅读更加深刻,更好的理解作品的精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