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以桂林市英才小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何周阳
[导读]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就意味着课堂成功了一半。
        何周阳
        桂林市英才小学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就意味着课堂成功了一半。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课堂导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快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新知识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的形式,才会更好的提高课堂的质量。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字] 课堂导入;方法;兴趣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直接把这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第一时间清楚的知道本堂课的内容,特点是简洁明了,但是这种方法不太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沉闷和枯燥。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单纯的练习课或者学习内容比较简单的课程,且对高年级的孩子比较适用。
        比如在五年级学习在PowerPoint中制作目录幻灯片时,可以直接把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学会制作目录幻灯片;掌握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要点得以明确,并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学课本找答案,锻炼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二、复习导入法
        所谓“温故而知新”,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因为很多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往往是有内在联系的。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例如在介绍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时,我会让学生回想Word的工作界面,对比来学习新的知识,找一找两个软件界面的相同的地方;又比如学习在PPT中插入图片时,同样可以回顾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可以看到两种软件插入图片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这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达到了掌握新知的目的。
        又比如在计算机中,启动软件都是类似的方法,所以在学习启动任何一个软件时都可以提示学生们曾经学过的某个软件的启动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尝试。这也是旧知和新知的一种联系。
三、情境导入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要老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借助合适的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引起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Photo shop时,创设的情境是设计师挑战赛,课堂导入的时候就非常清晰的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到Photo shop这个软件来完成几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师的挑战,挑战成功的可以获得奖励,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氛围,并且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是Photo shop。接着我根据这个情境设置了三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挑战,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的去推进,每一个环节都过渡的非常自然,学生也容易接受。最后给三个任务都挑战成功的学生颁发奖品,并且总结的时候进行情感的升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等等。这样的情境就是一个整体的,有头有尾,内容丰富的一堂课。
        再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我用幻灯片做了一个用画图软件画出来的优秀作品的集锦,并配上了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问出怎么样可以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时,我知道这个导入成功了,当我说出今天就用画图软件来学习画画时,学生是兴奋的、激动的,这就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基于情境式导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氛围的营造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最多的导入方法就是这种。
四、游戏导入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喜欢玩游戏,抓住孩子的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在一些课堂中使用游戏导入的方法。
        在上第一节scratch课时,我先提问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自己设计了一个“走迷宫”的小游戏,你们想玩吗?一下就把孩子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接着我演示了一下游戏的玩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孩子尝试完毕后接着提问孩子:你们觉得好玩吗?这是老师自己设计的游戏,你们也想自己设计一个吗?这时候孩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异口同声的说:“想!”就这样成功的引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scratch。这种导入方式,不仅顺利的引出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还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还有一次在上三年级的“走进文件夹的管理”时,我用希沃软件做了一个互动游戏,给出一些垃圾名称,将他们分类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不仅完成了游戏,还分享了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我也顺利的引出了计算机中文件夹的管理和垃圾分类一样,需要把不同的文件分门别类的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五、提问导入法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既要学习各种软件的技术,也要掌握一些信息的相关理论知识。而提问导入法比较适合的课堂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使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比如在学习《走近计算机》时,老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向学生提出问题:1.计算机有什么功能?2.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有哪些?3.计算机的基本硬件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去看书去讨论去学习,就能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总之,提问式导入,可以让学生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激发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必说,但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一定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来进行分析后再确定和调整,把开头做好了,整堂课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出彩。
        
[参考文献]
[1] 马东太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
[2] 贾光敏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