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善学”共同体落实亲子阅读新举措——浅谈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魏定珠
[导读] 部编版教材专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目的就是要营造“亲子阅读”氛围,打造“书香家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魏定珠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狮城第二小学  355400
        摘要:部编版教材专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目的就是要营造“亲子阅读”氛围,打造“书香家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人和孩子就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构建“善学”共同体落实亲子阅读新举措。在共读中,本着互相尊重和信任、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使孩子们不仅在阅读方面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心智方面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亲子阅读;“善学”共同体 ;构建策略  
        高考的改革,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部分中区分度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部编版教材专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目的就是要营造“亲子阅读”氛围,打造“书香家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将这新举措落实到位呢?
        “和大人一起读”,大人和孩子就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善学”共同体落实亲子阅读新举措。
        一、家长会上讲清意义
        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不久,就可以组织家长招开家长会。告诉家长,他们跟孩子就是学习共同体,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他们跟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要尊重与信任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在读书的时候要与孩子进行合作与探究,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帮助孩子找到读书的乐趣,最终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二、给家长上示范课
        有人提出“不恰当的亲子阅读不如不读”。可见,教家长怎么和“学生”一起读是多么重要。当然, 教师的示范对家长而言也是最好的教导。家长会后,笔者就邀请部分家长到班上,以《剪窗花》为例,和家长一起上了一节“和大人一起读”的公开课。通过这节公开课,教给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儿歌和韵语的方法。1.在平时领着孩子读儿歌的过程中,某些字在儿歌里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又是孩子不认的字,可以在读之前,先稍稍教一下,等会儿,孩子读起来会更顺畅。2.在孩子不会的情况下,可以大人读一句,小孩跟读一句或者小孩试着读,大人给予帮助。3.在孩子基本会读后,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如:(1)边打节拍,边读儿歌;(2)两人玩拍手读儿歌游戏;(3)你一句,我一句的接龙游戏。不管怎么读,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地读!
        通过现场教学,这部分家长对怎样“和孩子一起读”有了大概的了解,他们以后的亲子阅读就会更专业。笔者让这些家长每天发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视频到家长群,让其他家长学习。
        三、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实时指导
        儿歌和韵语家长懂得怎样亲子阅读了,那么后面的故事和“快乐读书吧”里的书又该怎样读呢?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指导。
        1、“和大人一起读”里的故事怎么读。
        故事与儿歌、韵语不一样。儿歌、韵语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要熟读成诵;而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故事要讲出来。教师布置“和大人一起读”的同时,要在微信群里给家长发亲子阅读提示。如:读《小松鼠找花生》,可以提示家长,在阅读中或阅读后,可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1)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可看图回答)(2)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模仿《小松鼠找花生》来编)。
        2、“乐读书吧”的书怎么读。
    (1)自主选择,制订计划。
        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5个童话故事,当书买回来后,让孩子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先阅读。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制订阅读计划,保证孩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如《一只想飞的猫》阅读计划:

   (2)从封面开始,激发读书兴趣。
        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告诉家长:拿到一本书,从封面开始,先和孩子看看封面上的插图,读读书名,一起猜一猜这本书可能讲什么;再翻开目录,跟孩子浏览一遍,聊聊这本书可能要告诉我们什么;最后一起看看封底,可能书中的主要内容已经摘录于此,也可能是阅读本书的提示。完成以上四步,我们和孩子对一本书已有了大致印象,这时可以开始读正文。养成这样的读书习惯,孩子就能用快速浏览的方式了解一本书或挑选一本书了。
        如读《一只想飞的猫》,我在微信群里提示家长这样引导:你知道吗?一本书的封面上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你看,在封面上,你会发现每本书都有一个名字,它常常提示了书的内容。“一只想飞的猫”,书名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可能是讲这只猫很想自己能飞呢。封面上的插图也会告诉我们书的内容。你看,这个封面的插图,除了猫,还有蝴蝶。这只猫想要飞行是不是跟这蝴蝶有关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这样激起了孩子的读书欲望,久而久之,孩子对读书就产生了兴趣,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也会自觉地去读书了。
        四、师生结对
        每个班上都会有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监管,而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完成“和大人一起读”。这时候可以由教师充当“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和“教师”一起读。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些留守儿童也有了阅读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读的书多了,认识的字也多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慢慢就学会了自主阅读。
        五、生生结对
        “学习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云。”班上有一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高,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孩子自身也学得比较好,教师就可以组织他们与班上家长条件差的“弱势”学生“结对子”,利用每天中午上课前20分钟读课外书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样优秀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变得更优秀,“弱势”的学生因为有了伙伴地帮助,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阅读。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实践,他们不仅仅只是满足于自己的进步,而是更乐衷于自己与同学与朋友的一起进步。大量的阅读,他们知识面宽了,变得爱思考,爱探究,而且特别懂得与人合作,也特别乐观、善良、有礼貌、懂感恩。在上次开展的《诗意童年》活动中,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相互为对方的诗提出自己看法的、有互相督促背诗的、合作唱诗、演诗的,形式多样,确实无不透露着他们成长的善意的心智。
        
参考文献:[1]左滕学·《静悄悄的革命》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题: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善学”共同体>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行动研究》 立项批准号:FJJKXB19-883
        
        作者简介:魏定珠,女,生于1969年3月,汉族,籍贯:福建周宁,学历:大专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