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 闫翔宇 董成钱 张嘉豪 赵洋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爱国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有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层面的原因。高校要在学生的思想引导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要通过创新课堂教育方法、加强家校联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
引言
要使得大学生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必然要求其在有情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主要靠教育引领、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
1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精神内涵,是指一个人的爱国情感,但又不仅仅指爱国情感,而是一种复合性主体状态,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内容。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是个人的体验,还应包涵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需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青年成长的全过程。一个真正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青年应该对国家和爱国都有清楚的认知,有健全的爱国情感,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并且能将爱国付诸行动。大学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场所,理应将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2当代大学生爱国现状的问题归因
2.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生理、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对自身、国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尚未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导致爱国主义情怀缺失。
2.2社会转型下的压力感和认知偏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当代青年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容易陷入“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扭曲的价值观中,甚至会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对国家的不自信、对爱国的不坚定情绪。
2.3家庭层面缺少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目前青年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思考和担当能力,甚至过于崇尚利己主义,从而忽略了爱国主义。此外,有部分父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自身爱国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
5.4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还是以课堂“灌输式”和“教条式”教学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效果甚微。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开放性等特点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途径
3.1加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思想引领
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基石。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有力量。青年大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践行爱国主义情怀。高校应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引领爱国主义情怀。
充分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指导实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帮助大学生扫除理想信念的障碍,用“中国梦”凝聚大学生的个人梦,将爱国主义情怀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
3.2突出实践养成,创新教育方式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进行课内实践教学。比如,结合相关爱国主义教学内容,以国家重大主题纪念活动为契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组织如“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实践,以爱国主义主题微电影、情景剧、演讲、辩论会、时事评论、社会调研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来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
(2)营造爱国主义氛围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比如,让学生参与类似每日“五个一”(每日一曲、每日一景、每日一星、每日一图、每日一频)的校园文化建设。每日一曲即每日播放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每日一景即每天在宣传栏展示一处祖国的秀丽风景;每日一星即每天展示一位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生平及事迹;每日一图即每日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行政区域的地图并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该行政区域的地理人文;每日一频即每日选择一个反映新中国发展变化的短视频资料在校园文化广场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类似每日“五个一”的爱国主义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3)在校园之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延展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进行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假期社会调研实践,重点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让大学生深刻缅怀、深刻感知革命先辈为救国救民、救亡图存而勇于革命、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让大学生精神上受到洗礼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在校园之外得以有效延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情怀培育的效果。
(4)进一步推进青年大学生的“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密切接触社会基层。组织学生通过现场演讲、定点帮扶、文化演出等方式深入基层。通过以上方式,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内涵,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5)加强家校联动,虽然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但是家庭对其影响还是不容忽视,家校联系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反馈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建立友好的教育合作关系。积极向家长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间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成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
3.5加强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的建设
首先,高校应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予以激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通过对彰显爱国主义情怀的先进大学生群体和个人进行嘉奖,以此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校塑造崇尚爱国氛围。其次,应健全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评价机制,以便对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成效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成效。
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培育需要有新的途径。本文提出的思想引领、实践养成、制度建设3个路径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与此同时,这3个路径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能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金丽君.依托研学实践活动,打造家国情怀底色[N].历史教学问题,2020(2):124-127,155-156.
[2]陈浦秋杭.论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海外留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6):19-21.
[3]卢文忠.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