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展翅飞翔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张海燕
[导读]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张海燕
        安徽省宿州市第六小学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想象会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或栩栩如生地描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文、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譬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字母“K”时,书中附有一幅图,画的是一根水草旁边有两只小蝌蚪。我在教学这项内容时,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想一想水草和蝌蚪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通过想象,高兴地举起小手,有的说:“公园的一条小河里,有两只黑色的小蝌蚪,它们饿了,找到了一根水草,非常高兴。”有的说:“有两只小蝌蚪,每天在水里没事做,于是就出去找朋友。它们找到一根水草,和水草就交上了朋友。”还有的说:“小蝌蚪的朋友水草生病了。小蝌蚪心里很着急,赶忙的水草家里去看望她。”看,想象的力量这时不但作用了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了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二、结合课文,展开想象。
        这是唤醒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许多人写文章都喜欢采用“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方法,在我们的教材中,这类例子很多。如果在这些略写的地方,教师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状态,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它喝不着。怎么办呢?”在这里,我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口渴时看见一瓶水,它会是什么心情,又会有哪些反应呢?谁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呢?”由于孩子们在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那些不太爱讲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发展了想象。
三、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会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想象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想飞的乌龟》这一课,两只小鸟想出了带乌龟飞的办法,但最终仍没有成功,那么想飞的乌龟还会不会再和小鸟一块儿想办法飞到远方更美丽的地方呢?会有什么办法呢?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想象,孩子们还真会动脑筋,有的说,乘坐飞机去;有的说坐热气球等好多种办法,还有同学表示他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专门为乌龟设计一种交通工具,乌龟坐着它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看,思路开阔了,孩子们的想象也丰富了。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课堂之外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语文教学要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增加想象储备,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想象越多,他的想象力就越丰富越开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