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仕庆
福建柘荣县第一小学 3553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很显然语文实践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语文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实践呢?我想语文实践从工具性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遵循这一精神,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中、课后进行语言训练,达到知识与能力,阅读与习作相得益彰的目的。使阅读教学既能做到“以本为本”,又能“不受课本的局限”,真正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下面笔者结合课题研究。谈谈如何进行“拓展延伸”阶段的“训练”。
一、拓展性的“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这在我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但是这400万字的阅读量应该如何完成呢?我个人认为“取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是最佳的答案。
1、导读同文体的作品。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如学习了《揠苗助长》,可引导学生读《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学习了《开天辟地》、《普罗米修饰盗火》等课文后,可向学生推荐《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2、导读同作者的文章。学生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紧接介绍该作者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去阅读。如学习了《三顾茅庐》,可介绍《三国演义》(少儿版)让学生读。
3、导读同题材的文章。即教师在学生学习完某种题材的文章后,介绍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学习《水上飞机》后,可让学生去阅读有关各种飞机的文章。
二、创造性的“说”
如果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么我觉得“课堂无小事,处处可以进行口语训练。”这句话也十分有道理。我们不能把口语交际课看作一种孤立的教学活动,要把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阅读课中教师也要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利用挂图,想象说话。如《小猴子下山》一文,教师教完了三、四、五自然段后,出示“小猴子摘桃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仿造三、四、五自然段的结构练习说话,使学生从仿到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 扮演角色,练习说话。如《恐龙》一文,教师在学生学习完各种恐龙的特点之后的,让学生扮演“恐龙大世界”的解说员,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恐龙介绍其特点。
3、 创设情境,引导演说。如《小露珠》一文,教师在教学完第五自然段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各种小动物清晨出来欣赏小露珠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大自然中的小蜻蜓、鸽子、一只蚂蚁……你会怎么赞美小露珠?”这是生动活泼的体验式阅读,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途径。
4、 巧填空白,补充说话。如《黄山奇松》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奇松名形相似的“奇”通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等松树的具体描写,突出“奇特”。其他松树,像“黑虎松”、“孔雀松”等一笔带过,进行略写,形成空白,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松树的名字。发挥想象,分别说出略写松树的样子。
三、多样性的“写”
“读”是为了吸收、内化,“写”是为了倾吐、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从“读文”中吸收的思想观点,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优美词汇,借鉴运用到“写文”中去,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下面试举几个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例子:
1、写广告词。学习完《北大荒的秋天》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为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北大荒编写一则富有创意的广告词。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设计出了别出心裁的广告词。有的写道:“要想吃鱼干,就去北大荒。”有的写道:“北大荒、北大荒、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还有的写道:“北大荒、你真酷,物产丰富,好去处。”小设计师们笔下流淌出了与众不同的广告词,这难道不是一项完美的习作训练吗?
2、写名言。例如有位老师在《第八次》一课结尾让学生写名言。学生们通过十几分钟的努力,终于写出了一句句非同凡响的名言。
生:拥有恒心,就能拥抱财富。
——未来的企业家×××
生:不灰心、不放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未来的作家×××
生:没有毅力的人,将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人。
——未来的思想家×××
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未来诗人×××
3、换题目。例如《诚实与信任》一课的教学,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给课文换一个题目。结果学生的拟题精彩绝伦,让人佩服。
生:一张字条
生:诚实的心灵
生:反光镜
生:我和小红车的主人
……
如此优美而又简练的题目,是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也是学生思维的结晶。
4、写读后感受。如《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学完后,学生对身残志坚的科学巨匠霍金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急于倾吐,我就让他们把想要对“宇宙之王”——霍金说的话写在日记里。
5、写对联。如学习了《春联》一课,学生对春联兴味盎然,老师便相机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学生个个争抢着对下联。
师:上联:小草绿油油
生1:下联:花儿红彤彤
生2:下联:河水清凌凌
生3:下联:杜鹃红艳艳
……
师:上联:山坡小草绿油油
生1:下联:公园花儿金灿灿
生2:下联:天上白云白花花
……
师:上联:柳城家家喜气洋洋(注:柘荣别称柳城)
生:下联:柘荣处处生机勃勃
6、变换人称写。如《航天飞机》一课,教师在学生了解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后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一写。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及学生的实际,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习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