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徐海伟
[导读] 我国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着无数优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徐海伟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二小学  067399
        摘要:我国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着无数优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本文针对小学阶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我国小学阶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小学阶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以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我国开始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东方文化的冲击太大,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功利心,继而产生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认同,从而导致了传统文化很难在现代传承和弘扬下来。因此在以下内容针对小学阶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面临的现状
(一)教师对民族文化认识力度不够
        在目前的现代教育教学中,一般涉及的传统文化比较少,教师对传统文化也不够重视以及认知浅面。所以即使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很多,学历很高,但却不一定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学历由教育部门管理,文化由文化部门管理,两个是不一样的,所以学历高不代表文化高。因此教师就需要加强本民族文化的研究,拉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距离和认同感。特别是在闲暇之余,教师可以听听古风音乐、阅读历史名著以及练练书法等方式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陶冶情操。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今白话文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学习知识的方式,使大家学的更加轻松和容易。于是就存在了当前一个现状,那就是学生都不大看的懂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时也很吃力和困难,久而久之我国的文化就开始出现了断层式的现象,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提不起兴趣以及不愿意学习该文化。同时大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都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以文言文作为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明确指出和表明传统文化不仅是这些书籍思想,还包括传统文化中的古乐、书法、民俗、武术以及曲艺等,从而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教学中带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带入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的思想。以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举例来说,教师不仅需要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由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聆听古乐器,从而发现古代传统的音乐之美;去练习书法,从而了解书法的飘逸;去阅读古诗,从而体会古诗的韵味深长;去演唱我国的京剧,从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
        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和结合。教师可以在课间播放我国的古乐《凤求凰》、《琵琶记》等乐曲,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还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去背诵和学习《弟子规》、《百家姓》等这些优秀文章[1]。
        比如教师借助课间时间让学生去学习《弟子规》不是为了禁锢学生们的思想,而是为了教导学生的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当今现代生活之中,教育大多过于随意或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是被家长溺爱和呵护下长大的,所以在教育这一块上过于宽泛不够严格。因此,学习《弟子规》可以教育孩子明白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文化内涵,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变的内心充实起来。
        (2)建立比赛机制,激励学生学习
        对待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一直是口头上表扬和夸赞,还需要适当的给与学生一些实质性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学习可以举办绘画比赛、书法比赛、诗歌作词比赛等,使学校教师能够明确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以及明显特征,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的学生。并且在进行竞赛比拼时,还需要制定同级比赛的规定,不能跨年级竞赛,从而打击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良好的条件下,引领学生进行自助学习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们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青少年或者美少女[2]。
        3、诵读经典文学,增进个人素养
        为什么要进行诵读经典文学,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供大家了解一下。在1988年时,第75为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曾说到: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须去不断的吸取孔子的智慧。通过这句话使更多人开始反思起来,特别是我们中国,作为华夏的炎黄子孙怎么能不去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所以在诵读《大学》这篇文章时里面含有的思想境界无疑是磅礴和广阔的。也许小学阶段还不够理解《大学》这篇文章。但是长大后再开始回忆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就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精心策划,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
        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如果在学校里充斥着浓厚的传统文学气氛,那么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下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文化修养,在心中埋下了一个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比如可以在学校的墙壁上、校门前都刻画着传统壁画或者著名历史事件等,将这些传统艺术很好的展示出来。学校通过这种构建文化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结语:
        根据以上所说,在小学阶段想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就必须需要学校创造相关的文化氛围,举办书法、绘画、朗诵等一些比赛,使学生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雯萱. 小学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下),2020(09):163-164.
[2]邓玉艳. 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