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续论”学习观的口译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杜可君
[导读] “续论”学习观认为语言是在“续”中学会的,“以续促学”能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的结合起来。
        杜可君
        华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广州  510000
        摘  要:“续论”学习观认为语言是在“续”中学会的,“以续促学”能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的结合起来。将”续论“应用于翻译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素养和口译技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听后续说”、“听后续译”和“读后续译”三种续译教学方法,分析了课程教学中的三个不同阶段,指出了教学重点和要求。本文认为,与传统口译教学相比,“续译”是一种高效的口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续论”学习观;续译;口译教学
一、 引言
        合格的口译员需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能力:(1)语言能力,即熟练运用母语和外语的能力;(2)语言外知识能力,包括百科知识和翻译主题相关的知识;(3)熟练运用口译技巧的能力,包括记忆、笔记、信息提取与转化、数字口译等(Gile,1995;仲伟合,2003)。2018年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对口译能力进行了专门的描述,指出“口译能力是指通过口头表达形式,调用语言知识和策略将一次性的源语听力文本转换为目的语文本的跨文化语际中介能力”,再次确认并强调了口译人才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口译技巧能力和知识能力。
        口译教学无疑需要围绕以上三种能力展开。但是,当前口译教学研究大多脱离能力培养需求,尚存以下不足:(1)口译教学仅停留在课程体系构建层面,缺乏专门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论和应用探讨;(2)囿于课时和口译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限制,口译教学往往成为单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的中英语言对比教学,语料脱离语境而存在;(3)由于缺乏交际环境,学生无法掌握口译实践中需要的技巧,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普遍存在。如何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把译员以上三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起来,是口译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续论”学习观
        续论学习观由我国应用语言学家王初明教授(2016;2017)提出的外语学习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是在“续”中学会的,儿童通过与成年人的对话互动,模仿成人的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创造。王初明(2018)指出,“续”是一种高效的外语学习方法。首先,“以续促学”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的结合起来,学习者在理解上文的基础上进行产出,这为他们理解、模仿和使用外语创造了条件。由于理解和产出的不平衡性,两者之间能产生拉平(协同)效应。其次,“以续促学”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境,能将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又能激励学习者使用上文的语言进行内容的表达和创造。不仅如此,续论学习观可以广泛应用到翻译领域,因为通过学习原文和优秀翻译作品,学习者能获得一定的语境知识,加深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同时能将他译与自译相结合,以他译为榜样,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王初明,2018)。
        由此可见,续译是口译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传统口译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促学优势。续译既能提供口译所需的语境,帮助学习者获取理解话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又能通过提供优秀口译员的音视频资料,帮助学习者学习其口译技能,有效将语言能力培养和口译技能培养结合,弥补当下口译培训模式的不足。
三、 “续译”的教学方式
        根据续论学习观和口译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以续促学口译教学模式强调通过以下三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开展口译课堂教学:听后续说、读后续译、听后续译。
        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是选取高质量的单语或双语语料,从中截取约三分之二的段落,抹去后面的部分。要求学生学习前面的语料,理解其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如果是双语语料,还要研究其口译技巧,在此基础上对后面部分进行复述或口译。译完可以与原译员的表现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口译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如下:
        (1)听后续说:挑选不同主题的英语音视频材料,让学生听后复述或者逐字记录下来。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后,要求学生对主题进行扩展,要么以此为基础,补足后面的内容,要么对此话题进行延伸介绍。
        (2)读后续译:挑选优秀的口译或笔译双语对比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以文字或者音频的方式提供后续材料,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译。最后提供原译文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读后续译的优势是学生能反复阅读材料,提取可借鉴的语言表达手段和翻译技巧,深入挖掘其涉及的知识领域。
        (3)听后续译:挑选优秀的现场口译音视频材料,让学生聆听或者观看前半段口译员的表现,然后播放后半段的原文,中间停顿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译,紧接着播放译文,供学生比较借鉴。
四、 “续译”的教学过程
        续论学习观指导下的口译教学项目实施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1) 课前提供语料供学生准备:每节课前向学生提供前译材料,供学生学习、模仿和借鉴。此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记忆和模仿母语者或者高水平译者的语言使用,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和获得知识。
        (2) 课堂上进行续译实践:教师首先对前译材料进行讲解和点评。然后提供续译材料,让学生独立或组成小组进行口译。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此环节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生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的反馈要把语言和语境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语言学习百科知识,透过语言讲解思维方式,在语境中提高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3) 课后强调自译和他译进行对比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对照优秀译员的示范,反思自译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他译所采取的口译技巧。反思的结果将应用于下一次的口译实践中,与课堂和课中的练习形成闭环。
五、 续译的教学重点
        基于续论学习观的口译教学需聚焦于以下内容:
        (1)培养核心素质,注重语言、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的融合。口译是跨文化交际行为,最终目的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在基于续论的口译教学中,除了语言训练以外,要分析语言表达背后的思维方式,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多样化的原则,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设计难度由低到高的学习任务,选择多样化的主题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国际视野,使用启发、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
        (2)突出产出导向,培养不同情境下熟练使用口译技巧、双语表达的能力。以续论为基础的口译教学改革强调语言理解和产出的紧密结合,实现拉平效应。因此,前译材料必须是高质量的语言文本,为学生高质量的产出打下基础。对于学生的产出,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和形成性评估,提高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在口技技巧的训练上,教师需给出清晰的指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让学习者在实践中熟悉口译技能的使用,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技能。
        (3)注重行动导向,引导学习者用语言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续译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探索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功能之间的联系,老师通过续译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探索如何有效的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可以通过对比他译讨论不同的语言表达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如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六、 结论
        口译培训应集语言能力、知识素养和口译技巧培训为一体。基于“续论”学习观的口译教学为学生提供部分原文和相对应的优秀译文,要求学生完成剩余语篇的口译。学生通过向原文和优秀译文学习,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原文为口译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语境,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掌握主动搜集分析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技能;通过观摩优秀译者的表现,学生可以加深对口译技巧的理解,而完成剩下语篇的口译则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运用口译技巧的能力。因此,与传统口译教学相比,“续译”是一种高效的口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初明. “以续促学” [J].现代外语,2016(6):784-793
[2]王初明.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7):547-556
[3]王初明.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 [J].中国翻译,2018(2):36-39
[4]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5]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作者简介:杜可君(1978-),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和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