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娟
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丽景小学
摘 要: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大多数小学生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成为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不仅是对新课标的回应,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重点。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大,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含量较少,导致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在解答应用题时很容易出现障碍和困难,需要教师多加指导。
一、制约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因素
1.语文功底较差
应用题往往都是由一段文字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叙述,一般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就是理解题目中表达的意思,并对所含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最终正确解答题目。然而由于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有限或者功底较差,往往不能够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无法提取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导致应用题解题错误。
2.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
对问题分析不充分,这是导致学生解答应用题错误率高的主要原因。小学生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根据题意来明确解题思路,不会安排解题步骤。还有部分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上存在问题,表现在思路不清晰,无法确定题意。
3.计算能力和书写能力较差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会列出正确的算式,但是计算结果却是错的,还有的同学书写的不规范、不工整,字迹潦草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二、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智力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1.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解答应用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教学要尊重教材、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而且培养了“数学生活化”思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取应用题选材,创设教学情景,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通过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例如在讲解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是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游戏时,教师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鸡”,当“老鹰”捉住一只“小鸡”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还剩下几只“小鸡”?接着提问,捉住的一只“小鸡”是从那里去掉的?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提问和刚才的游戏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完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解题步骤,而解题步骤必须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完成,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学生能否正确解答应用题,首先要看他们对应用题内容理解程度,如果对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一知半解,则解答过程也只能是徒劳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应用题的读题作用,在没有完全理解应用题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时就匆忙解答,使应用题的解答出现较多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应强调应用题的读解作用,让学生反复读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读题,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出来。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叙述,明确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理解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解体步骤,应用题的解答也成功了一半。
解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题所含的直接、间接条件,建立起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数量关系。审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划线标出。
3.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防止猜测
在教学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不明白怎样解题,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例题和教师的解答方法,遇到练习过的类型能解答,换新类型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算法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中高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的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不能认真分析,凭借自己的经验,片面地根据应用题中的个别词语来确定算法,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倍就乘,见平均就除。因此,教会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借助于表格、情境图和漫画等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4.拓展思维,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学生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他们在解答应用题时选用的途径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来提高对应用题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户。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利勇,潘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7):91‐92.
[2]孙良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画报,2014(3):30-31.
[3]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7).
[4]龙璐.关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