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田芬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新华中心小学 532400
摘要: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小学生后期数学计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确保后期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运算的准确性以及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因此,为了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小学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基础数学知识与自身兴趣、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运算推理思维等有效结合,注重其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其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主 计算能力 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学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要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形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1、理解法。如在一年级学生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念时才不会疑惑不解。
2、比较法。如教学多位数乘法时,涉及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亦知其所以然。
3、转换法。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现,就不能直接相加减。得这个算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三、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做口号去喊,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由于学生审题不认真,经常将25×4÷25×4=16,错误的计算成25×4÷25×4=1。有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坚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算稿;一位数加、减、乘、除法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关检查等,这些都是由粗心造成的,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的板演,批发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名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主要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的速度。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书写整洁 、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习惯,我要求这生完成作业后要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加强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逐步形成的。
一要突出重点、难点。如多位数加减法,练习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算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掌握简便运算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定律,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学生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运算速度的要求。三是练习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式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们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45.
[2] 唐治国.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7(12):83.
[3] 孟静.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