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涵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要:在历朝历代的绘画发展过程中,宫廷绘画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民间画坛的盛衰,但是这一情况在清代宫廷绘画却恰恰相反,宫廷绘画在这种关系中不能起到领导作用,清代宫廷画不足以代表清代早、中期绘画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界画、清代、袁氏画派
界画的发展至清代袁江袁耀的出现达到了巅峰,袁江袁耀唱出了山水楼阁界画的绝响,清代界画的最高水平不是宫廷绘画机构的代表如意馆,而是扬州袁江袁耀的“袁氏画派”。
清代社会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向资产萌芽早期萌芽并存的阶段,这一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市民阶层的力量开始壮大。这种社会阶层的过渡性变化让清代的绘画有了不同于前代的特征,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当时社会最好的资源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就可以说判断一个时期宫廷画的水准,便能确定当时社会民间和文人的水准了。但对清朝来说,这一规律是不成立的。
歌颂皇家政权是宫廷画家的首要任务,画家的创作有着很强的政治因素。画家为歌颂皇权必须要画的华丽、统一、宏伟、精细,宫廷画家的绘画题材还包括要记录皇帝的丰功伟绩,皇帝狩猎、操演等。宫廷画家在绘画界画这一画种时,只有个别的画能表现出了文人画的笔法与意趣。明末清初,随着 “西学东渐”的盛行,欧洲画家开始在清代宫廷中任职,他们在宫廷中形成“中西合璧”的画风,尽管他们在绘画材料上使用中国的毛笔、宣纸和绢等中国式画材,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却又不受传统审美思想的束缚,开始不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压制这也是清代绘画最大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联系加强,例如清代的年画发展比较繁盛,年画表现的题材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画家用具有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来传递普通百姓的审美趣味和情感愿望,年画作为美术作品普及到广大老百姓家中。袁江与袁耀父子也是符合市民审美的画作,以此来养家糊口,袁江与袁耀二人是扬州人,他二人的绘画深受山西晋商的喜爱和资助,跟随晋商来到山西太原长达十几年。二袁对传统界画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创新,成为了对界画领域的进行新探索的领先人物。
当今的艺术史学家对清代宫廷绘画的评价较低,认为画家们的绘画风格受到皇室思想压制,所完成的绘画作品千篇一律,陈传席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宫廷画家作画完全是按照皇帝的旨意来办事,从选题、起草、正是落笔、题款至装裱皆要听命于皇帝。很难有自由发挥的地方,所以,宫廷中的山水画很难有好的作品。”界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最早的“界画”来源于为人们建筑房屋规划的图纸,是从古代建筑绘图中发展而来。主要在建筑方面、机械制造和器物等方面界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融入到界画当中,界画的功能性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最后发展到成为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一门画种,界画更是建筑和绘画二者于一体。
界画历来不被画家重视。在古籍文献中关于界画 的记载较少,东晋顾恺之曾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说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中国历来重视师徒传承,但从事界画这一行的人相对比较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对山水、花鸟和人物三大画科的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和深入,但对界画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上。
界画从早期偏向“图”类设计发展到后期与山水结合的绘画样式,如宫观山水界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中贵族的审美风尚带动了山水与楼阁界画相结合的。代表人物为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他二人创造性的用勾线填色的方法来表现富丽堂皇的宫殿,大多描绘的是贵族奢侈的物质生活以及寻仙访道的理想中的神仙境地。
晚唐至宋代后,随着绘画理论和评定标准的改变,社会开始崇尚水墨技法和写实风格。这时的界画发展成为楼阁宫室为画面主体,山水作为画面的背景,人物车马作为点景的模式而成型。元代画家推崇“逸笔草草”绘画风格,界画在绘画中需要用到界尺等测量工具作画的特点与社会推崇的风格相背离,受到文人画家的歧视开始衰落。明代“吴门画派”绘制的园林山水界画,特点是界画上的描绘与实景一致,甚至连园中细节都关注描绘到了,翻阅文献资料上建筑物的穿插、布置文字都与绘画上描绘相符合。清代绘画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清代画家重视传统,对传统的不同流派兼收并蓄,及其大成融汇一体。文人画在清代达到兴盛,社会上对界画的认可并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界画工整细致的画风与文人画家追求的精神是背道而驰。
二袁将气象恢弘的青绿山水与精密细致的建筑完美的结合为一体的新绘画风尚,在他的画面中建筑与自然山水在画面中各有各的美但又和谐的统一于画面,改变了清代以前界画呆板的面貌,画面中增添了青绿山水的气势与恢弘,给界画带来灵动和诗意的感觉,其笔下的山水楼阁界画更是唱出了界画史的绝唱。袁江被誉为“界画第一”,他将装饰精美、色彩华丽的建筑掩映于自然的山水林木之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便推崇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和传统的人文精神,给人一种金碧辉煌又法度严谨的感觉。二袁对界画大胆革新开创了山水楼阁界画,创立的“袁氏画派”被载入史册。清朝绘画推崇“文人画”和摹古的风气,二袁立足于对“工匠画”“艺匠”所轻视的时代,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袁的绘画特色是画面整体布局恢弘典雅,楼阁、台榭等绘画工整雅致、色彩华丽且装饰性强,近景是细致入微又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远景是雄伟壮阔、山势起伏的山峦。色彩在绘画中一直是绘画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袁厚而不薄的青绿设色与璀璨宫殿楼阁相结合,画面整体富丽堂皇又气势磅礴。商人们大肆修建园林,袁江的这种绘画风格恰恰满足了晋商的“口味”也反映出晋商的喜好。
薛永年先生在书中说他认为袁江的绘画题材和风格是根据他的赞助人的需求也就是晋商的要求来进行创作。“凡尉姓各家,无论堂、屏、卷、册、灯笼、隔扇之类,无不应有尽有。且每种多至若干幅。”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现在流传的这些画摆放的位置,哪些是为晋商画的,但我们却通过这句口述史了解到袁江进行绘画创作是根据赞助人的要求和需要来进行创作。
画家他们创作的是艺术品,虽然他们不是工匠,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追求“匠人精神”。二袁的绘画作品通过继承和发展,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我认为对我们当代学习绘画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现当代学习绘画的人要继承和弘扬“匠人精神”。 通过了解界画的艺术发展之路,我发现历代大师无一不是在摹古和仿古的道路上先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之后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对我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指引。
[1]薛永年.故宫画谱山水卷界画[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余绍宋.画法要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