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丹华小学
摘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做数学”,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体验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并学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感受到数学的神奇魅力与运用价值等,即“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整体落实,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越来越关注课堂学习的实效性间题。广大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退去了形式上的新颖外衣,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实,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之根本。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了更好的理解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有效情地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洁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这是新课程标准中主要内容之一。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中,给学生讲《骄傲的9》这个故事:在数学的王国里,从0到9这些数字都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天,数字9发现它在这些数字里是最大的,就开始骄傲起来,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全都比我小,你们以后都得听我的,我是你们大王。”为了帮助教育9,其他数字就悄悄地商量了一个好办法。让数字1站在9的最瞧不起的数字0的左边,变成一个新的数。数字9看到这个新数以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再也骄傲不起来了。从此,数字9和其他的数字又成了好朋友,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该事把思想教育和“数”有效的结合,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有效地组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既好动又好奇,因此,让学生做数学,动手操作更为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教师一次一次的讲解。同时,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对后进生的转化具有显著的效果,对学生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是互相矛盾的,而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手操作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动手操作的要有效,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1.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伴以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把重点放在基础比较薄弱、动手操作比较困难的学生身上,对那些成绩比较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创新,能否采用多种方法去动手操作
2、在学生发现和感受到一种知识或一种方法后,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形成共同认识。例如:教“8+3=时,让学生“捏一摆,算一算”,出现三种情况:①把8根小棒与3根小棒和在一起数是11根小棒。②先从3根小棒中拿出2根小棒放入8根小棒中凑成10根再加1根小棒,也就是11根小棒。③从8根小棒中拿出7根小棒放入3根小棒中凑成10根再加1根小棒,也就是11根小棒。指导: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让大家评议,这样做行不行?在这几种做法中,哪种较好,为什么?经过讨论得出②、③种方法较好。
这时再出几道类似9+2=之类的题,的来起学生就不会停留在操作感知的水平上,通过回忆陈述,再现动手操作效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逐步建立起准确、清晰、完整和稳定的表象,从而促进物化向内化过渡.
3、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形成正确、清晰的教学概念。动手操作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仔细观察、分析,而且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真正实现从感悟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和飞跃。
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
1、生活情境中“找”数学。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超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游戏情境中“玩”数学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工年级大数的比较
比”先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计学生注意提示语“大了些、太大了”“小了些、太小了”,直到学生猜对为止,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说”的热情,培茶了学生“听”的习惯,接着创设了抽卡片组效比一比的游戏环节,对于游戏学生主动参与性高,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获得数的比较知识,更地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挖
3、在问梯中“思”放学元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境,”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题开在解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引人入胜的间思清,从而块醒学生“研究”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勤于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
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如五年级中位数与众数的认识,创设了“到哪家公司应聘”的教学情景,引出中位数及众数的认识在这一教学情景中,使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在实践情境中“用”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所以,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以后,设计了一项小调查实践作业:到银行调查利率,当好妈妈的小助手,怎样存钱合算?这样教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之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田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相安
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