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亚芳
新疆实验中学 830000
摘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永远保持年轻活力的本质要求,中国的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学习优秀文化应该从学生时代做起。然而现实情况中,优秀文化往往被实际教学所忽视,只学其表而难至其里。最明显的是应试性极强的高中教育,教学常常流于形式,不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本文在分析文化传承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尝试给出优秀文化融入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鼓舞;高中语文;综合课程
引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代学者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传承至今的产物,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编入高中语文教材中,发挥了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的作用,是每一位青年学生都应该去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具体到每位高中学生的层面,即要他们在人文素养的陶冶下,扎实学好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养成勇敢坚毅、不懈进取、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精神,为自己的终身幸福生活以及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做好准备。
一、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传承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体现的是劳动人民对它的传承和创新。传承是指继承优秀的传统,创新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勃勃此,二者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讲都十分重要。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距离较远,因此慢节奏的传统文化跟不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这是文化传承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客观因素。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一要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是封建迷信,不是落后腐败,而是历史的积淀,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第二要妥善平衡应试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做出合适的教学安排;第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青年学生做起,早早打好基础,培养文化情感。
二、文化融入课堂的实践
高中的教学需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既要注重知识的增加、还要兼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塑造。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因为文化是一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魂,通过学习、理解并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来增进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号召下,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课堂的意识
前文已经详述,高中阶段的教育因为及其严重的应试性,使得进入高中语文课堂的优秀传统文化较少,就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够明显。
究其原因,是因为高中学校的校领导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意识较低。所以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入手,加强传统文化精神学习并出台文件进行指导,对高中学生的全面和谐成长目标给予实质性的规定。
(二)传统文化的现实性解读
优秀的传统文化,枯燥繁复,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适当的以当下生活视角来解读优秀文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愚公移山”的启发意义,愚公家外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断了内外交流的路,愚公就带着家人去挖,用簸箕来回搬运,十分辛苦。智叟就觉得十分荒唐可笑,因为他看见愚公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愚公的回答耐人寻味:我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我们若是粗心,可能会误以为愚公挖不动了就靠儿子,儿子接班两天也挖不动了就靠孙子,这样的“无穷尽”。实则寓言故事中的愚公,是自己移山至死,再把事业传给儿子,儿子至死方传孙子,然后子孙代代无穷尽,总会有把山移走从此改变家族命运的那天。在我们今天网上有个很火的段子:父母觉得生活太累,就生个儿女,逼着他们去考试、去比赛、去升学,从此不再提升自我。那么,试问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不会也这样想:生个儿子,让他去努力吧。这样的“无穷尽”,何时是个头呢?
因此,冷冰冰的文化经典以合适的方式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是对学生的再教育。比如上文的“愚公移山”,每个人出生就自带了一座“王屋太行山”,因其各自的差异或大或小,要怎么通过读书和奋斗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命运,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三)秉持“化育知行”的教育理念
所谓的“化育知行”是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加强认知教育。教师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在此依然以“愚公移山”为例。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个主线便是“家国文化”,我们要通过自己勤劳的手使自己过上比父辈还好的幸福生活,至少摆在愚公孙子面前的山要小于摆在愚公儿子面前的,愚公孙子所看到的希望是大于愚公儿子所看到的,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其次在社会层面,个人事业的选择应该为服务社会所准备,与时下的“中国梦”相契合。从故事所交代的背景来看,住在王屋太行山里的不只有愚公一家,那么移山这么宏达的事业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愚公如此义不容辞、一马当先,可见他对大家的担当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也是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所必备的。
三、结束语
为了使优秀文化能更好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优秀文化、与学生将来要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契合的优秀文化、能起到鼓舞学生精神面貌的优秀文化。高中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进步所依赖的储备力量,在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魏宝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路径探索[J].高考,2021(14):119-120.
[2]曹雪芹.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知识文库,2021(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