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泽家镇九年制学校,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705
摘要: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使学生维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推动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行。因此,教师必须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全面分析和探究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选择更多全新、有趣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改善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加入各式各样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核心素养和小学语文之间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是锻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良好的思想观念,同时能正确认知现实生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字词的教学,还需要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文章中隐藏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思想熏陶,而这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态和思维产生影响,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牢牢掌握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字词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也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其核心素养也在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恰当的实际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其在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构建出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因此,小学语文与核心素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需要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方法
(一)构建教学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如今,教育改革正在逐渐深入和拓展中,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教师逐渐开始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不仅可真正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教师需从多个方面探究课文内容,充分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就可融入情境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需适当引导学生:“同学们,之前在听相声的时候有个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吗?她的姓氏是纪,纪念的纪;而诸葛亮母亲的姓氏则是何。’在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十分奇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思考后纷纷表示不知道,此时教师需继续引导:“我在刚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十分奇怪和好奇,在听到答案时觉得非常好笑,是因为‘周瑜曾经说过,既生瑜、何生亮’!”学生在听到这一答案后纷纷觉得十分好笑,其学习兴致也逐渐高涨。之后,教师就可引入该节课中的知识,保证学生顺利融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完成课文内容的讲解后,教师还可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建问题倾听,锻炼语文思维
当学生在遇到一些无法理解或者不懂的内容时,往往会询问“为什么”,在解决问题时也拥有较为独特的思路[1]。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加入一些可诱发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其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在问题的趋势和影响下,学生不仅能够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设置问题,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行品读和分析课文,同时提出问题:“在该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有两个字,分别是‘种’和‘空’,这两个的读音和拼音分别是什么?你能否联系上下文分析和猜测‘居然’这个字的含义?你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父亲对花生作出几次议论?这几次议论有何不同之处?”在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需鼓励学生自行探究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而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能够表现的较为主动和积极,愿意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高[2]。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鉴赏能力
信息化时代的带来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当前深受青睐的教学方法,其不仅可调整和改变常规教学模式的单调性,还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属于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学科,其由各种文字组合而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乏味感和厌恶感。此时,教师就应当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利用音频、图片、视频、动画等动态化的形式,将静态、抽象的语言文字充分呈现出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更加多姿多彩,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因学生未能见过课文中描述的风景,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无法顺利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此时,教师就应当从网络上搜集与威尼斯相关的图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带领学生了解这个由多个小组组合而成的旅游胜地。在完成视频的观看后,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所在城市与威尼斯之间的区别,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城市特色产生强烈的欲望。多媒体技术可将文字与视频联系起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师在第一时间作出改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构建多种教学情境,运用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构建出高效且生动的语文课堂,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莹莹.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263.
[2]李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20):52.
[3]陈飞珍.浅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J].东西南北:教育,2020(7):0016-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