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整合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吴国勇
[导读] 语文的教学工作素来内涵丰富,基于资源整合的主题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依据语文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予以主题设立,并围绕主题进行拓展、深化,以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综合素养提升。
        吴国勇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初级中学,贵州省 黔东南州 557308
        【摘要】语文的教学工作素来内涵丰富,基于资源整合的主题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依据语文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予以主题设立,并围绕主题进行拓展、深化,以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综合素养提升。本文从发现主题、资源整合、找准感情基调等环节入手,助力于学生主动探究、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整合;初中语文;主题教学

        主题式教学在当前为新兴的科学性教学模式,强调于教学活动中以特定主题对教学内容予以设计,以促进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籍此优化教学质量与效果。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伴随新课改进程深入已发生质的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已不再是唯一重点,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内容。主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将语文学习从主题板块出发,构建系统体系,形成任务结构,进而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优化。
一、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重要内容,初中语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可助力于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应用主题式教学这一新型形式,可更好达成这一目标[1]。对于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主题对更为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素养提升等方面题材予以选取,遵循多元解读、细读文书以及提炼整合等原则,予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以实现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能力分析
        首先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予以全面分析,依据其特征予以教学资源的配置。比如说《世说新语》这一课,在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文言文水平展开了解,并将古文翻译视作教学主题,基于学生能力展开讲解,以使课堂效果大大提升。
(二)主题确定
        主题的确定对于主题式教学而言十分重要,为关键环节。教师需对所欲教授的文章内容予以总结、提炼,依据教学以及学生需求对相应主题进行选取,以确保主题、教学相得益彰。比如说在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直接对介绍、演讲、朗诵等主题予以设立,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三)目标设计
        在主题予以确定后,还需对目标予以设计,以使学生确可经由主题式学习收获成长和进步,在目标指引下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有的放矢的提升学习效益,尽可能减少学习中走的弯路。
(四)主题模块的设计
        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还需对主题模块予以设计,以合理划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在施行各项划分后,依据内容进行合理放置,以重组教学模块。比如说口语交际主题,教师可将《我的空中楼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予以一个板块划分,即介绍主题,随后展开分析,令学生依据主题模块展开相关的记忆和学习,以从根源上予以其初中语文学习效益的提升。
二、基于资源整合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策略
(一)发现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主题式教学的应用并非适用所有内容,而是需要教师从中遴选具有要点特性的某些内容,即教师需先针对课程内容展开分析,并对适用课程进行选择,随后发掘、概括课程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具针对性[2]。


        以《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为例,从表面看这两篇文章好似内容完全不同,但分析其主题,可发现,其均是围绕“科学发现”而展开的事件记叙,针对此,教师可设置主题为“科学发现”,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观察,并思考科学家为何能够有成功的科学发现?在针对科学问题及现象的思考上,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以此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思考和学习,从而更为深刻的对研究方法等予以理解,并对科学问题的论证模式展开主动探究,进而对文章主旨、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此种方式相较于仅让学生听故事而对主题把握更为精准和高效,从而理解科普文文章的写作核心,也可使学生在遇到此类文章时,掌握如何展开文章主题的解析,发现其背后所想描述的思想性,助力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二)资源整合,深入挖掘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教师,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需依据主题进行资源的整合,深入进行教学内容的挖掘,以使语文教学更为充实,对学生知识习题进行拓宽,并予以知识结构更新。资源的整合以及主题的挖掘,均需教师行高效备课、备教材,对语文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并对其中教育因素进行挖掘,以安排好教学进度的同时,给学生预留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对更加贴近生活的主题予以选取,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于学校电子阅览室、阅读角等资源可予以充分的利用,以使之从中对语文教学主体给予深刻掌握。
        以《新闻两则》为例,其中一则新闻描写的是解放军横渡长江,一则则为其解放南阳的新闻报道,针对此,教师可予以“解放战争”主题设立,并对文章所处时代背景资料进行拓展解析,讲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反动政府想要扼杀革命的妄想已经彻底破灭,蒋介石本人想要割据长江以南划江而治,解放军为肃清其南方据点,突破长江天险,挺近南方,打碎蒋介石美梦。从新闻稿中可以对胜利的喜悦有清晰感知,同时还可感受到革命必将获得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民心乃极大的鼓舞。教师可结合时代背景,对新闻内容进行解析,并可引导学生经由电子阅览室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以从中了解更多的相关历史事件,并理解新闻传播技巧,助益于其主动探究、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找准感情基调,领悟文章主题
        收纳入初中语文的教材文质兼美,意义隽永,对于其中的一些诗词和韵文,朗读为理解其音乐美、感受其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针对一些韵文诗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做好朗读学习,明确朗读文章主题,对情感基调予以找准,令其正确把握文章情感,而非机械式朗读。
        以《七律长征》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设计主题为“逆境中革命精神”,令学生了解到在这篇诗歌写作时,我国革命更处于低谷期,但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始终抱有坚定的革命信念。让学生对于这种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有所体会,随后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入至诗歌朗诵中,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助益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基于资源整合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利于其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对学习目标的明确中可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展开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予以主题形式的丰富时,可使学生视野得以开阔,有利于其综合素养提升;在对文章感情基调的准确把握中,学生可更快、更准确立文章主旨,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在逐渐的积累中,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晶波. 基于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探讨[J]. 中华传奇, 2019(6):17-18.
[2]李海霞. 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