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夏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告别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我们的课堂应该更具有活力,充满生机。
        夏敏
        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学     310014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告别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我们的课堂应该更具有活力,充满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活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的主要阵地,也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只有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为此,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应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质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主要方法。
一、移情体验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 ”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课, 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学生对此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让孩子假设黑板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筋(教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请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融于生活
        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 节。首先出示几幅图片,几个送别的场景:(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 别;(4)送完就走。

让学生体悟,根据自己生活体验,你喜欢哪种送别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两个大诗人应是哪一种?...... 选完后,让我们来看书,学文。其次,与学生交流,你们 与朋友送别时会说什么,心情如何?再与文中李白孟浩然的送别场景对比:体悟豪情。你还想起了几种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积累一下,最后,你是即将毕业 六年级同学如何与好朋友、好同学告别?具体有什么想法和做法?这几个环节目的只有一个,把送别诗和生活中送别情景融为一体,学文更是应用,拓展更是熏陶,学生在学文中理解男人之间送别的豪情与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相思送别的区别,更会把这其中送别诗,送别的想念诗,应用到生活中,达到物我两相合的境界、运用生活中的经脸与文本交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方法,会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把学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
三、多重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乖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教材的空白,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文本表达的内涵, 使教学活动更创新,更具生气。如教学《嫦娥奔月》一 文。嫦娥奔月,大家为纪念这件事,即产生了中秋节。 为什么要纪念嫦娥?文中只说了其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乡亲,但如何接济,文中只字未提,试想大家思念嫦娥,纪念嫦娥,其本来就应是“接济乡亲”的结果: 于是,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想象嫦娥是 如何接济乡亲的? “ X X X病了,嫦娥________; X X家里没有吃的了,嫦娥_______; X X家盖房缺钱,嫦娥_________ ;X X X ,嫦 娥_________; 无 论 众 乡 亲 家 谁________ 嫦 娥 都 __________  " 这 种 引 导 式 想 像乂:目的就是拓展文本内涵,丰富嫦娥善良接济乡亲形象,也是补足教材中对嫦娥被人思念的原因:这一系列想像,既达到了让语文课堂更丰富的目的,又加深课文理解。其实,这种想像我们还可以经常应用, 也有多种应用的空间。由于是自己的想像,带有自己个性化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丰富想像,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还能产生新的智慧火花。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起了推波助澜和激荡回应的作用。
        我们应创设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移情体验,多重想象、疏导、结合等多管齐下的方法,定能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有效,从而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王云霞. 如何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J]. 俪人:教师, 2014(9):15-15.
[2】许宏芝.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课堂活力——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 吉林教育, 2014(4S):94-94.
【3】白海燕. 努力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J]. 新课程·小学, 2014(5):178-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