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三块石村四方小学 646404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了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故就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下,基于教师角度来探究构建本生课堂的构建,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现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生本课堂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加全面,基于学生的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生本课堂的教育价值具有一致性,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积累更好词语与素材;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
一、基于学生出发,重视年段特点
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的自主性培养是发挥主体性重点,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而掌握人文领域的技能与知识。阅读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全面接触了阅读活动,发展到小学语文中年段时,已经不能按一、二年级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活动,已经由字词的理解上升为文章的掌握方面。到小学语文三年级实践教学时可以采用导学案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字词先提前自学,可以将其不认识的词语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进行搜集与整理,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也就是说在三年级语文教学时要具有年段意识,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学情发展的教学活动,才是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学生也更易理解与掌握。
二、全面贯穿生本理念,融入教学课堂
基于年段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贯穿生本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氛围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打破传统地教学理念与方式,开展互动、情境、合作教学活动,重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反馈对于教师教学设计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时,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优美或者新鲜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为学生创设表现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为生生交流与互动制造机会与平台,充分实现课堂的互动性。“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基于问题实现生生、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掌握板块式教学,感知语文魅力
(一)重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
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秋天的雨》教学时,基于教学素材的教学目标出发,精读阅读课文,要想实现精读教学,可以安排两个课时,利用图片、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感。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切勿为了赶进步进行压缩,很容易造成课堂知识容量过大,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进一步放大,忽略了语文科学的人文性,不能充分地感知语文教学,整个课堂缺少语文味。
(二)利用板块教学,让阅读更有美感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进行词语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找到文章的关键词,也就是说事件、人物等。基于关键词出发,开展板块教学,充分感知语文的美感,字词句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
(三)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重点语句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理解词语,进而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写作的内涵与情感。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朗读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基于课文生字,词组出发,在了解其具本意思后,再次进行朗读活动,在课文中感知词语的运用,更能体会到词句的作用与意思,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时,先就词语进行学习与理解,然后再重新对文本进行朗读,让学生对于秋天的美有更深入的认识,这里可以丰富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角色扮演或者创设情境的方未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的热情与能力。
总结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与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时代发展特征,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在具体实践时,可以全面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包括备课、教学、朗读等过程中。同时充分意识到板块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文章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充分地结合,感知语文的魅力。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构建生本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康萍霞.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 学周刊,2021(13):79-80.
[2]刘国凤.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