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叶丽娟
[导读] 部编版教材在编写上改变了以往较为单一的识字方式,在编排上注重渗透字理文化。
        叶丽娟
        广西灵山县武利镇望坪庙凸教学点 535427
        摘要:部编版教材在编写上改变了以往较为单一的识字方式,在编排上注重渗透字理文化。部编版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汉语拼音不是认识、学习汉字的唯一途径,还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等去识字。袁晓园先生在《汉语具有简短明确的特点》一文中指出:“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字理,也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组成规律。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一.识字教学渗透字理文化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汉字从起源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汉字的构字理据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向我们呈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因其独特的形体结构又被称为方块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文化,引领学生感悟汉字构造的绝妙理据,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结构美、形体美、意蕴美,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培养学生对右脑潜能的开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推广,开发右脑潜能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世界卫生组织也于1995年召开了“脑的十年”运动,旨在推动脑科学研究提高人类生存的质量,运用右脑可以提高人类处理事情的效率,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文化,感受象形文字的构造理据,引导学生在学习象形文字的同时促进对右脑思维的开发,而右脑又管理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运用字理识字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渗透字理文化,提高识字效率
        (一)溯源识字,形象生动
        溯源就是追溯楷体象形字形体构成的源头,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1]。图文对照是一种常见的识字教学法,常用于独体字和象形字的教学上。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出示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理解汉字构造的理据,加深对汉字字形与字义的理解识记。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就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8个汉字的图片、古文字以及楷体字,教师在讲授这类象形字时应引导学生感悟古文字是根据实物而构造出来的,例如“火”的古文字,就是根据火苗燃烧时跃动的姿态而构造出来的;“山”的古文字则是根据山峰耸立的姿态而构造得来。通过图文对比,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图片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图片与文字的比照要恰到好处。象形字是古人根据实物比照而构造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文字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图片,这个图片能够呈现文字本身所特有的典型意义和形象。例如“鸟”的甲骨文字是由一只直立着的鸟的侧面演变而来,在讲解“鸟”字时出现一张展翅飞翔的小鸟图片则不利于学生理解“鸟”字的构造原理。第二,图片与文字的比照要重点突出。例如讲解“羊”字时,应出示一张带有羊角的羊头图片,“羊”的古文字大多都像是突出双角的羊头形状,因此在选择照片时应突出羊头带双角这一重点特征。在识字教学中,通过溯源法识字,可以使得课堂更为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的识记。

        (二)比照识字,加深记忆
        比照就是在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后,将现代楷体汉字与古文字以及客观物体在形体上进行比较对照,看看有何异同和变化,从而理解和识记所学楷体汉字的形义[2]。汉字从甲骨文演变成至今通用的楷体字,部分汉字的楷体字与古文字的字形差异较大,已经看不出最初构造的原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照识字,引导学生感悟汉字演变的过程,加深对汉字字形字义的理解。运用比照识字时,要选用“邻位”比照,先用图片与古文字进行比照,感悟古文字构造的原理,再用古文字与楷体字或者其他字体进行比照,疏通汉字演变的过程,“邻位”比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汉字演变的历程,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提高识字效率。
        (三)归类识字,利于识记
        汉字在结构上主要可以分为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独体字结构主要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合体字结构主要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成[3]。不同的独体字与合体字进行组合就形成了形近字,针对汉字这一构造规律,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同类事物集中识字,将形近字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识记,感悟汉字声旁、形旁的奥秘,再从字音、字义、笔画等去区分汉字,从而发现汉字结构的规律,加深对同类汉字的识记与理解。同类事物集中识字可以将具有某种联系的汉字集中在一起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同类汉字字形与字义的理解和识记,提高识字效率。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操场上》一课,列举了六项体育运动———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教师可以通过同类事物集中识字法,引导学生观察“打、拔、拍”都有“扌”,“跳、跑、踢”都有“足”,从而进一步发现“扌”与手有关,“足”与脚有关。教师可以再引申“拧、按、扭、踹、踮、蹦”等字,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比较识记,进一步感悟有“扌”的字表示与手部动作有关,有“足”的字与脚有关。学生通过观察同类汉字,一方面可以感悟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识记。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文化,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汉字构造的起源与原理,加深对汉字字形字义的理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同时在识字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储备,科学运用字理教学,把握字理教学的深度与难度,切勿空讲字理而脱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黄亢美.汉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 4.1 1:1 41.
        [2]黄亢美.汉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 4.1 1:1 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