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栾杨
[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综合性学科,极为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一环。
        栾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    150001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综合性学科,极为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一环。而现下的教育模式,多数小学语文老师会在不经意间忽略掉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阅读意识并不明显,感兴趣才会去主动阅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课堂阅读教育有效性就是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阅读是学生接触大千世界,丰富内心情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能更好地理解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籍都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有着自己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那么就要求阅读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朗读和背诵,要求老师采取合适的策略来提高阅读教育的有效性。
        一、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1.阅读能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是主要是以阅读为主的综合学科,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方式之一,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学生们可塑性强,好奇心重,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发现隐含在文章里的正向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感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阅读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汲取知识
        现如今如何从这个信息化世界中,如何有效的获取有用的资源,和个人的阅读能力息息有关。提升小学阅读教育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下储存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帮助他们掌握更好的阅读技能,从而帮助学生从现如今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利用有效的时间来获得对知识的最大吸收。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阅读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之上,老师都是课堂上的主导,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被动地去阅读文章,像是单纯地在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甚至直接放弃对课文的理解,仅仅让学生背诵文章中的某一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长此以往只会消磨殆尽学生本就不多的阅读积极性。
        2.阅读教学方式僵化,阅读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在试卷上的具体形式就是阅读理解,有着标准答案,要求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要向着答案去靠近,这样一来就严重的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从小学就给学生的思想扣上了枷锁。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老师的教学方式逐渐僵化,学生没有自由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具体策略
        1.提高阅读积极性,交互式阅读教学
        交互式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不时地角色互换,做到互教互学,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携手完成阅读任务的有效阅读策略。相比较单向性由老师在课堂上灌输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们记住大量阅读理解标准答案的方式,交互式课堂显然是会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精卫填海》,老师们在上前可以提前提出相关的文章背景问题:精卫填海的传说来自哪里?学生们可以阅读资料,上课时可以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不知道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也自由发挥想象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保留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老师不以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想法,而是以一种正向的评价去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教学的课堂原来可以这么轻松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打破常规,多媒体辅助情景带入式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多样化教学的方式,不仅仅停留在干巴巴的书面文字上,他们可以体会到不同作者的不同人生境遇或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例如让学生角色扮演阅读,尽量去帮助学生进入每一篇文章的情境之中,《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等课文都可以以一种故事的形式去理解,让学生们自己去扮演主人公,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说一说精卫为什么一定要去填海,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把火种带到人间,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持续阅读的动力。阅读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视觉观看,可以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来辅助阅读,例如在阅读时拿起笔在优美的句子下划线,或者运用联想法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再比如借助多媒体,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准备关于相关课文的视频讲解,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去阅读,主动通过阅读课文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积极性的目的。
        3.营造阅读氛围,提倡分享式阅读教学
        一方面老师可以采用身作则榜样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身体力行,树立榜样,平等交流,成为学生的阅读伙伴,例如在课外和学生一起对优质文章进行阅读打磨,因为很多时候在课堂之上只是阅读一遍,很难深刻去理解其中深刻含义,那么课下的阅读就是学生消化吸收的重要途径。另一反面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主动了解学生们的阅读取向,积极向学生们推荐优质的文章,书籍,刊物等,这样不仅便于课上教学工作的进行,而且能拓展学生们的阅读渠道,给喜欢阅读的同学一个展示的舞台,例如可以采取分小组的形式或者整个班级的组织形式,首先由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对于文章书籍地理解,共享自己的感悟,然后推荐给班上的其他同学,这样就可以带动阅读积极性较低的学生,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需要从学生口中得到问题的反馈,学生也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反馈有的客观评价,保留每个学生对文章的个人理解,在课堂之上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和运用不同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由学生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进而提高阅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外教育,2020:85-85.
        [2]邱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