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玲
湖北省潜江市杨市办事处刘岭中学433103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而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性思维,一定程度上也要求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更新换代。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深层次培养,是语文知识的再提升、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在论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尝试给出科学的教学建议。
关键字: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实践
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相较于传统惯性思维而言的,其开放探索性、民主全纳性对于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极具启发和教育意义。初中阶段的语文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新的要求,且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也都较小学阶段更加成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科学合理的。然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有深层次的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之于初中语文学习
(一)创造性思维简介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发掘人们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它是以人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的高级心理活动。由于其特有的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而需要学生做出持续不断的发掘创造,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同于知识的习得。这种开放式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并鼓励学生在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天方夜谭式的思考,不受传统思考方式的束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关于该问题新的探索路径。其次,创造性思维针对已初具知识规模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初中生对探索新事物的方式方法尚不固定、对新事物所形成的印象尚不固定、他们质疑教师或家长提供的现成结论、又对新事物的始末充满了求知探索欲望。因此综合以上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对于他们了解认识新事物、创造发展新事物具有启发式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的教学一般比较传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比如创新性思维。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文章的主旨、重点词语等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不留足够的时间来启发学生思考,不注重启发学生去质疑既有的结论,不擅长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思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中极度缺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关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施教建议
(一)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的质疑一般是出现在学生对现有问题和既有经验之间差距的不解之时,为了让学生对目标知识有充分的认识、能够运用既有知识去有效解决生活中难题、从而各自形成对学习和生活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思路,因此对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质疑精神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在日常教育教学情景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只会根据教学大纲把所要求的学生掌握的文章作者、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课文的框架结构等讲解给学生。显然这样的教学是十分机械的,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对知识的认识也会是一个固定的范式,无法完成对学生深层次情感以及思维的创造性发展。并且部分教师在学生心中十分具有权威,学生的质疑精神常常被抹杀掉。
(二)引导学生独立的思维拓展
学生毕竟不是知识体系趋近完善的成人,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引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在掌握既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联想或是大胆想象来延伸探索答案的路径,从多个角度或是多个层面去搜索可能合适的结论。语文学习虽不比数学高度抽象,但语文教材中很多课题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时空差距,为了全方位深层次掌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式来弥合这样的客观差距。让学生在足够自由的空间里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拓展离不开学生自我独立的探索和发现,我国最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许多教师在意识和行动上都不注重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比如在古词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诗人把自己悲伤无助的心情自然地表达出来,因为作者感叹时间流失快再加上自己仕途不顺其中的无奈与艰辛。用“归”这一字充分的表现出来。世道艰难,作者想要“乘风归去”但是“高处不胜寒”又担心自己忍受不了那种清冷孤单。苏轼在词中用了几个字赋予了整首词丰富的意境。对当时的世道失望想要逃离去最高的境界,但是最高境界必定是要忍受清冷和孤寂的,作者内心矛盾。这首词如此美妙还富有哲理。教师在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苏轼的生活历程打开自己的想象来充分理解这首诗,得出作者所蕴含在古诗中的哲学思考或者自己对这首诗的独到看法。
三、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跨越前年岁月积淀而来的民族精神风貌,它朴实而庄重,婉转而多情,因此若想对语文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只有极大限度的发挥创造精神和思考质疑的能力,才能在浩瀚缥缈的文学长河中寻得一叶扁舟。初中阶段是较高层次学习的开始阶段,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何福江.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成才之路,2021(06):68-69.
[2]余维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