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雅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幼儿园 322000
摘要:尽管幼儿园在项目学习活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面对项目学习活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园迫切需要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为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幼儿园项目学习活动开展的几条建议:提升STEAM意识,生成项目主题;依据STEAM框架,优化实施流程;创设STEAM环境,支持项目探究。
关键词:STEAM教育;?幼儿园;?项目学习活动;
一、项目学习活动的内涵
项目教学是依据幼儿的兴趣,以个人、小组或团体为主要活动方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的深入探究。项目教学被广泛使用在瑞吉欧学前教育课程中,而本研究中提到的项目学习活动正是在借鉴瑞吉欧项目教学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即基于幼儿的兴趣、经验、问题、需求,依托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社会、文化等资源,围绕幼儿自己计划的内容所采取的一系列观察、阅读、调查、探究、实践等行动,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幼儿是项目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项目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在此期间,教师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适当给予幼儿提问和讨论的机会,为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充足的材料,并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表达方式,以促进项目学习活动的目标实现。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项目学习活动的建议
当前,项目学习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幼儿园将项目学习活动归类为传统的主题学习活动,且在项目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教师为项目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忽视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需要,阻碍了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其次,幼儿园在项目学习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未能兼顾幼儿五大发展领域的内容,使得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后,幼儿园强调“活动导向”,使得幼儿匆忙穿梭在各种活动和游戏材料中,而较少进行由过程现象引发的深度思考。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并基于STEAM教育理念,提出以下几点促进项目学习活动开展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STEAM意识,生成项目主题
STEAM教育理念与项目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价值判断力,在教育契机出现的时候能够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需要作出客观的判断。因此,教师STEAM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师幼在大量的生活事务中共同生成有价值的项目主题并进行探究。例如:在参观马山民宿的过程中,无锡市马山中心幼儿园大班有一组幼儿对水泥地上的脚印产生了好奇并主动讨论起来。教师在持续的观察后意识到,开展“水泥脚印”项目学习活动能促进幼儿对数学(统计脚印的数量、测量脚印的长宽等)、科学(实验能留下脚印的材料,脚印与鞋子的比较观察)、艺术(设计并制作脚印的花纹)、技术(使用多种脚印测量工具的技能)等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在对幼儿发展水平、教师支持策略、资源与活动关联度、幼儿发展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持续生成了项目学习活动“脚印探秘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般较为熟悉STEAM教育中的数学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知识,对工程领域和技术领域的知识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在探究项目的过程中就会忽略掉将活动转换为STEAM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STEAM教育的意识以更好地抓住教育契机生成项目主题内容。
(二)依据STEAM框架,优化实施流程
STEAM教育理念最初是针对美国青少年的培养问题而提出的。所以,若要将STEAM教育渗透到我国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应依据园所幼儿的教育现状,调整STEAM教育框架,以使STEAM教育能够顺应本园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征,摆脱因教师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知识素养偏低,以及师生比过高等问题造成的教学困境,形成本土化的STEAM教育框架,即“以艺术教育为中心,紧密结合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这两个基本点,弱化工程、数学要素,强化逻辑思维训练”。依据本土化的STEAM教育框架调整瑞吉欧项目教学的实施流程(项目开始、项目开展、项目结束),将项目学习活动的实施步骤进行优化,分为生成项目、项目分组、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项目高潮、评价项目6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团体讨论、实地参访、发表、调查、展示5块内容组成,以5块内容为经,6个阶段为纬构成园本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流程。由于教师较难做到全面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因此我们在依据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文化背景确定项目学习活动的内容后,采用投票的方式让幼儿自行分组,以“小团体”活动的方式组织实施,在梳理已有经验、建构经验、拓展经验的过程中采取团体讨论、实地参访、发表、调查等支持性策略,使得STEAM教育中的五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学习活动推进的过程中被幼儿所掌握,与此同时幼儿也能综合使用五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项目问题。
(三)创设STEAM环境,支持项目探究
真实情境和现实生活是STEAM教育的根基,STEAM教育提倡的运用实际材料进行感知、体验、操作和探索这一理念,与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高度吻合。因此,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贴近真实情境、现实生活的STEAM教育环境,能够为项目学习活动的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大班项目学习活动“脚印探秘之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以自己的学习和认知方式,建构出了与脚印和鞋底花纹相关的认知。同时,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萌发探索脚印的兴趣,并沿着脚印的外形特征和鞋底花纹两条线索进行深入的探索。一方面,与真实的材料互动,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感知脚印和鞋底花纹的外部特征。另一方面,与真实的人物进行对话,倾听同伴、教师、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帮助幼儿建立与脚印和鞋底花纹有关的新经验。
总之,幼儿、教师、家长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他们和幼儿园的管理者共同构成了项目学习活动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通过不同视角进行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效果评价、过程评价、方案评价,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为评价项目学习活动研究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真正发挥评价的检测、监督作用和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李聪颖.北京幼儿园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