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施教 以情动人:基于幼儿德育工作有关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张晓芬
[导读]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主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培养与教育。
        张晓芬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幼儿园  365001
        摘要: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主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培养与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德育已经逐渐成为最为主要的教育问题。在幼儿园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新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教师就要结合新时期的特点与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遇,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以节假日作为德育活动开展的契机,同幼儿家长一起为幼儿做好表率,使幼儿的德育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以爱施教;以情动人;幼儿;德育工作

        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对幼儿的德育工作要从小开始抓起,德育是美育与智育的基础和前提,德育是做人的根本与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么拥有渊博的知识,就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每一个幼儿都向一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与家长为其涂上颜色[1]。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的一点一滴中,这样德育的教育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日常的教育中对幼儿产生影响,使幼儿在不用知不觉中即可养成好的习惯。
一、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在现代的社会中,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幼儿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幼儿缺乏一定的分享意识,甚至大多数事情都是有家长到位处理的[2]。不同的家庭对这个问题的意识程度不同,因此,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尤其幼儿是在家中老人的影响与教导下,使幼儿处于一种溺爱的环境中,更加容易使幼儿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给幼儿园的教育在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差异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在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理解上存在一定的有限性。但是德育教育的进行也离不开说教的模式,因此,就会出现幼儿听不懂、不想听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幼儿的知识储备有限,对德育的理论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就是幼儿对这些内容根本就不感兴趣[3]。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学的模式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一定的差距,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比较难以开展。
(三)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
        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幼儿阶段,都对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视,但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德育教育进行比较,幼儿阶段的德育还是具有一定的单调性,幼儿阶段主要是对幼儿进行习惯的养成与行为的培养,在思想方面涉及到的教育是比较少的,教育的内容存在不全面性,对幼儿的德育教育的效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幼儿的德育教育中,大多数也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活动中涉及的还是比较有限的,对于这种情况,幼儿教师也不敢突破已经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德育的教育得不到体现,效果也不能得到提升。
二、促进幼儿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家庭中父母的道德素质与文化涵养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社会观、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方式、价值观等都会对幼儿的认识方向与意识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是否能够接收到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决于生活的家庭和父母[4]。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不断的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注意,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德育教育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父母在学习中,对教育学与心理学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强调美德与智慧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幼儿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为幼儿树立一定的榜样,幼儿的德育教育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幼儿园要对幼儿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幼儿阶段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育幼儿之前,先要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在幼儿中树立一定的榜样。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的进行反思与检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进行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与纪律意识进行养成,进而使幼儿具有良好的性格。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将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5]。例如,对小班的幼儿主要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德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合
        在如今各种物质极为丰富的情况下,幼儿的成长中少不了书籍、电子产品、计算机的陪伴,幼儿可以接触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繁杂的信息中有一部分信息是不符合幼儿的健康成长的。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内容供幼儿学习。选择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幼儿在图书阅读上的时间,避免幼儿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电视与一些电子产品上。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安排专门的时间与课程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其他的一些课程教育进行一定的融合,组织幼儿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例如,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幼儿一些热爱工作的歌曲,是幼儿在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中感受与体验工作的美好意义,通过音乐,使幼儿对工作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结合节假日,组织幼儿参与德育活动
        在我国的许多传统文化中,都蕴含着优秀、深厚的品德教育,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个节点进行德育教育[6]。在传统的节假日中,有许多的节庆与纪念活动,这些活动中都蕴含着深厚的道德精神、民族情感以及行为习惯等等。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幼儿的德育工作,通过节庆或者对幼儿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进行培养,在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传承。例如,清明节是我们国人祭祀祖先与先辈的重要日子。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组织幼儿进行活动的参与,使幼儿对清明节的由来进行了解与掌握,对清明节中的一些节日的习俗进行了解,进而使幼儿对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行了解,引导幼儿对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作出的贡献进行学习,对幼儿的感激之情进行培养。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
三、结束语
        德育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幼儿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着手,从细微之处对幼儿进行感染与引导,使德育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对幼儿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幼儿的德育工作得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子君.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2020(51):225.
[2]马静.幼儿德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2020(50):34.
[3]周俊丽.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28):123-124.
[4]李峰燕.创新教育方式,高效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70.
[5]王丽.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63-164.
[6]贺显琴.关于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思考[J].家长,2020(18):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