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阮吴海
[导读] 数学抽象严谨,包含大量符号化的内容,所以数学课堂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
        阮吴海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望坪小学庙凸教学点 535427
        摘要:数学抽象严谨,包含大量符号化的内容,所以数学课堂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应充分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一、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意义
        第一,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探究,小学数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础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彰显对数学教学事业的热情,综合采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第二,进行有效教学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指导。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概念,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原有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降低课堂的利用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较低,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效教学能保障教材效益的最大化。在课堂中,教师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以不断拓展自身的思维模式,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积极性
        1.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如果学习数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就会一直处于愉悦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稳步提高。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材中的趣味点,为学生构建轻松有趣的情境,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教师可以把计算带入到情境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每个运算的先后顺序,加深对四则运算的印象。
        2. 采用提问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还能加深他们学习的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提问式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做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可以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认知较为贴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教师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圆的性质,让学生明确圆的应用价值。之后,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必须是圆形呢?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逐渐加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教师利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1. 采用数形结合的模式
        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没有对其拥有明确认识。教师把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效率。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使小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图形”问题较为烦琐。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进行数学描述和制作模型,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让学生更好把握它的特征。例如,“直线”这一概念,因为无法找到具体的例子进行展现,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突出其“笔直”“无限延伸”的特点,这样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效果。
        2. 构建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许多概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和信息整合能力较弱,无法把一段时间内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导致经常遗忘知识点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把所有的知识都串联到一个系统中,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的目的。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
        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知,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的效果。教师构建民主、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阳光的课堂氛围,这样能缓解学习数学学习的压力,让他们一直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在轻松的氛围内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安全感,这样他们才敢于、乐于提出问题,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
        例如,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应该用温暖的笑容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过于严厉,应该为学生提供助力,引导他们逐步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双方能够携手努力一同应对数学问题,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氛围
        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升级进行有效助力。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数学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这样能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采取微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微课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视频为载体,并应用图片、视频、音频、游戏等要素进行辅助。它能够把复杂的知识进行浓缩,把课程的重难点汇集到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中,便于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保障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中创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优化逻辑思维的模式,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冬梅.让有效教学浸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寻[J].华夏教师,2020(21):81—82.
        [2]王景华.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20(18):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