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业启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第二小学,广西钦州535400
摘要:随着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扩展延伸,其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尤其体现在数学的抽象思维性和思维逻辑性。在新课程的改革深入下,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学会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是学会将理论运用在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对小学升初中的知识衔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时,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学目标,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探讨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中的学习难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高年级数学的抽象化知识内容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框架,以致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比较吃力,没有实现课堂的教学任务。针对目前在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优化和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问题分析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不仅是要学会数学知识更是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1]。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以目前的教学课堂效果来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许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托于数学教材,围绕小学升初中的数学考试内容展开教学,盲目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却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锻炼。
(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
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片面而又单一,大多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课堂中教师成为主导的角色,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课堂中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开拓思维的能力
(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只是一昧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形成了课堂效果不均衡的现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跟得上老师的学习思维,但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繁重的学习任务会导致学生的效率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学习心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情景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比普通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要更加显著[2]。这是因为,学生通过教学场景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对课本的理论知识形成了动态化的理解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学习规划创设一个合理化的教学场景,通过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课本内容《百分数》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情景进行可视化,将购物小票的信息、电脑加载的进度提示等在日常生活出现的百分数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认识和观察百分数,在系统性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性探究感悟,深刻理解百分数的学习概念。
通过教学场景的创设,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在新课堂的教育改革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转变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大不相同,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探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3]。
以探究六年级教材中的《鸽巢问题》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分类,让学生思考:把四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放法?并且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笔?将理论与实践左右有效结合,引导小组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学习探究,在实践的操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数学的学习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在数学课堂中,仅仅依靠教师来传授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学生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4]。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要跟教师的思维保持同步性,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效吸收知识,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展有效课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教材知识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与圆形有关的物品来画出圆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画出圆形,最终完成对圆形图形的知识学习。
通过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内容,使枯燥无聊的抽象性数学知识变得灵活有趣,调动了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5]。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随着新课堂的教育改革,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在创新中不断的完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科学系统性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体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科.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7):202.
[2]李银霞.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9(28):188.
[3]范东日.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基于目标的有效教学实施策略[J].才智,2019(20):75.
[4]王春丹.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04):172.
[5]强生嘉.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