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远虑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二小学,江西省南昌市330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针对性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此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满足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学方式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枯燥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借助问题导学法开展新课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优势
所谓问题导学法就是指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整理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教材中不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讲解问题,将此问题贯穿到整堂数学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养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相较于传统应试来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到学生占有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些知识点往往会让低年级学生摸不清做题的头绪。为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采用创设情境与问题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明确了解数学知识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此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常见的生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
例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时、分、秒”这一课,教师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几张日常生活中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图中的画面”。学生:“第一幅图片是过新年时大家围绕着时钟,倒计时的情境...”教师继续提问:“那这些场景都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时间”,通过此方式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接下来,教师运用钟表教具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天性,带领学生做“制作时钟”的游戏,当制作完成后教师开展小组学习,让小组成员轮班拨动表盘,并说出相应的时间。
(二)开展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现阶段的小学生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此时教师就可利用此阶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本课知识点,并且教师还要为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他们单独思考,避免一些学生只顾着进行小组讨论,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2]。例如,学习三年级“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课,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不同的四边形,教师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多媒体中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都是四边形、每个图形都有四个边与四个角”,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接下来,教师引出本课主题正方形与长方形,并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具体的体征?”教师首先为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他们单独思考问题,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式加以探究,以此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是此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方面上,大大降低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例如,学习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课,学生刚刚接触分数知识点,略为抽象的分数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此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蛋糕师烤了一个可口的大蛋糕,今天店里来了5位小朋友来做客,蛋糕师傅应该怎样分配蛋糕,保证每一名小朋友的蛋糕大小都是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多媒体出示蛋糕的平面图,学生回答:“将蛋糕平均分为5份”,教师:“那你们知道怎么用分数表示吗?”教师此时引出本课主题“分数”。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生活化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入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之中,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麻红坤.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37):169-169.
[2] 蔡莹. 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 2020(6):25-25.
[3] 晏继成. 分析"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好日子, 2019, 000(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