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马江镇沙婆村小学,广西贺州546814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变化比较多变,还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所以学起来也显得比较繁琐,基本上很难受到学生的喜欢,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学生会主动去学习数学。所以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多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将实际中的生活情境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前言:情境教学法由于会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事例融入到数学的教学当中去,所以会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老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因为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认知,所以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也就是说,老师将复杂的数学内容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的能力,让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老师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白生活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生活经验的限制以及各种能力的限制,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本身就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多的仍然是以情绪为主的,所以当他不喜欢这门学科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的不去主动学习这门科目,甚至会直接放弃这门科目的学习。而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也会因为自身的能力限制无法有效的学习数学,再加上本身也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逐渐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这种情况只能由老师来人为的进行引导和改变,因为数学学科它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相悖的,所以学生很难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对数学学科的热爱。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充分的认识到生活情境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激发作用,从而将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更加科学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去[1]。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一部分内容会涉及到大量的带小数的运算,许多学生都会觉得厌烦这样的计算,一看到相关的题目就觉得又要开始了,抱着一种抗拒的心态去做题,不是没有认真读题,就是没有认真观察图形中所给出的相关数据,或者就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比较烦躁,没有耐心,导致计算出错。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心态,老师就要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激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最开始的教学入手,当我们在最开始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就要紧张的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让学生去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的语句要亲切自然,从而让学生轻松自然的接受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大量的计算不要抱有太强的抗拒心理。
比如老师可以这样引出一个问题:“我住在学校的公寓里,想泡个澡,所以我就买了一个折叠浴桶,我昨天收到快递之后特别开心,结果你们的李老师看见了,他也想买一个,他问我,我这个浴桶多大,我居然一下子说不上来,你们帮我算算我这个浴桶到底有多大。”在上课的时候尽量使用更加轻松自然的语气,设计的问题也更加贴合实际,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当中,才可以培养出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课堂教学是有趣的,那么他们就不会太反感这门科目,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的对这门科目产生更多的兴趣,而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非常有效的做到这一点,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多使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合理的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生活化的情景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用语言塑造轻松自然学习氛围以外,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来进行教学,或者也可以模拟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教学。至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则需要老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来决定[2]。
比如在学习比例尺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画一画自己家的地图,比如老师来举例:“我们家长25m,宽20m,门前还带着两块长10m宽10m的正方形小菜地,菜地和房子的中间有一条宽1m5的小路,两块小菜地之间有一条宽2.5m的小路,那大家可以根据老师教过的方法来画一画老师家的房子的地图吗?”老师带领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内容,按照步骤去制作老师家的地图,根据老师家的大概大小,要先确定一个比例尺,然后根据这个比例尺来计算出老师家长和宽在地图上分别是多长,然后在地图上画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幅地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了比例尺,同时也掌握了地图的画法,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的更加活泼有趣,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说学生学习数学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将大量的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到教学当中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在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自然在之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这种能力,是无法在一朝一夕之间培养的,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如果可以合理的使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就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对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塑造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完成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完成这些目标,还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去使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的落实到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夏粉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子(理论版),2016(2)
[2]董英侠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好家长,2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