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婷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邮编:523073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每一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新思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灵活。本文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针对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提出四维策略,分别是:1.软件硬件交互演绎,搭建便捷的平台 ;2.设计新课导入部分,提供有趣的素材;3.设计新课探究部分,把握实践的机会;4.设计新课拓展部分,提升深化的空间。
【关键字】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四维策略 深度融合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今天,这种先进的以信息技术为有力工具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使课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师生的教与学不断地走向深度融合,也使得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本文主要结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四维策略。
一、软件硬件交互演绎,搭建便捷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提是教师通过对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合理利用,不断拓展教学时空,变革教学方式,让学习的资源及再生资源有效地融合并不断拓展,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高效。
推荐的教学硬件是具有触摸特点的交互式白板、pad(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的快速反馈功能与互动功能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进行反馈,既能让学生的个体数据具体呈现,也有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把握课堂的学情数据,从而有效调整后续教学。电子书包的一对一优势让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高效同步。
推荐教学软件是:动画制作软件flash,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和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利用生动的flash制作新课导入部分的动画,把孩子们吸引到有趣的课堂学习中;利用Camtasia Studio制作课堂拓展部分的微课视频,以更多的形态启发学生、拓展学生思维;利用PowerPoint基本功能设置巧妙的互动练习,即时点拨与解答,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利用生活中常用的百度地图和最新的VR技术使复杂的方位知识变得具体化、生动化,使教学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计新课导入部分,提供有趣的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整节课的开端。成功地设计新课导入,能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在灵动的情境中愉快学习、主动探索。而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部分,为学生提供有趣的素材。
(一)利用flash制作动画,设计情境导入
《搭配问题》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中以一些衣服的图片为导入,贴近生活,但缺少动感,不够有趣。为了在一开课的时候就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将例题内容设计成一个美洋洋挑选衣服的故事,flash制作新课导入部分的动画。在这种形象化的情景教学中,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二)利用互联网定位地图,设计复习导入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本课教学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会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路线图,利用以上所学的方向知识描述行走路线,培养空间观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打开百度地图,让学生体验更具体化、生动化,使教学生活化、趣味化。
三、设计新课探究部分,把握实践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全面发展。
(一)利用交互式白板,提供探究平台
伴随着交互式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课堂教学环境正朝着能够实现协作探究体验活动的交互性教学环境转变,它能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中有效的工具。教师让学生在白板上、在pad上自主探究,从互相汇报交流中总结经验方法。这样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有了体验感,枯燥的学数学变成了活泼有趣的活动。
(二)利用交互式白板,总结探究建模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存储功能,通过对比总结出问题的共性,建构出一般的数学模型。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教学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和形象生动的视觉体验,将数学知识和逻辑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四、设计新课拓展部分,提升深化的空间
在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尾声增加一些拓展性综合练习,设计一定的难度与思维含量。学生对综合性拓展练习不会解答或解答有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抽象思维,或缺少视角,或过程太快,一时难以对一些数学现象或结论展开解读与理解,掉入 “思维陷阱”。事实上,只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拓展练习的解答变得具体、形象和易懂。
(一)利用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拓展学生思维
Camtasia Studio是一款专业的屏幕录制软件,教师常用于微课的制作,微课用时简短,知识容量大,形象又生动,学生喜欢看,愿意学。利用微课拓展学生思维恰到好处。例如《搭配问题》中:如果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的话,可以怎么穿呢?利用微课动态地呈现拓展知识,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声音柔和、配上音乐,让学生直观形象体会:下装件数m不变,有一件上装就有m种搭配方法,有n件上装就有mn种搭配方法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二)利用VR技术,拓展学生思维
VR(虚拟现实技术)包括模拟环境。VR所具有的临场参与感与交互能力可以将静态的艺术转化为动态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打开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VR操作,将静态转变为立体,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尽情地结合平面图观察房屋内部,不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加深记忆,加强对这节课的兴趣与印象。同时,充分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魅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形成具有交互性、多元性和个性化的智慧课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2]张艳明、吴方敏,例谈未来教室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A],教育技术,2016年第24期.
[3]陈燕 ,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A],教育信息技术,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