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本文将对微课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策略方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输更加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共享,为教学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逻辑,将知识分为不同的模块,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微课的特征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微课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微课的时间短,微课视频的时间通常为八到十分钟,符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长,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视频学习中,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微课具有内容精的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前,已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改进,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微课视频本身就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简洁直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微课具有海量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补充,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微课视频的容量小,便于保存和传输,能够使教学摆脱课堂和教材的限制,提高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高中物理知识更加;深奥难懂,虽然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的知识,大致了解学习内容,将自身在预习中产生的疑惑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和学习,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白自身的问题所在,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快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1]。为此,教师利用微课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电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前换看视频,了解电压的相关内容,初步了解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并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学习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此外,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预习任务,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让学生明白预习的方向,进行有效的预习,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知识要点,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二)立足重难点设计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各种不可思议的生活现象背后,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而这些现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难以体会物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物理枯燥无聊且难懂,不愿意学习物理,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培养[2]。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制作成富有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发现物理的学习乐趣,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立足重难点内容,根据课程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设计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微课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视频,一边学习知识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例如,在“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带电粒子的施加方向,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均匀磁场垂直时,带电粒子的方向和轨迹,让学生先观察,再猜想,最后进行验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选,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洛伦兹力的演示视频,检查带电粒子的强度,观察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并思考让带电粒子运动的条件、轨迹的半径及周期,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探究问题的答案,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知识复杂多样,且具有较多的实验内容,而受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开展实验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实验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在视频中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弥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例如,在“离心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录像等设备记录离心率的实验过程,并利用网络技术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播放视频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是离心率?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产生离心运动?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将视频发给学生或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反复观看视频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根据物理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立足重难点设计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视频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物理课程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明.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 000(003):30.
[2]邢永青.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写算, 2020, No.1155(0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