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胡剑刚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提倡,学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新的任务。
        胡剑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义和小学,广西钦州  53503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提倡,学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新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几何直观,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还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就对小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肩负着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任务。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研究现下小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可以独立的解决问题,可以有运用综合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1]。 问题解决能力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体现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判断力。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可以在以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势在必行,这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以来,学校多次强调学生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但是现状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补习班和手机上,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家长一概是不管不问,这就对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小学老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负责把教学目标中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可以,没有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投入太多的经历。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很少会设置问题,学生很多时候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问题,接受知识,而并不是主动的学习知识,主动的发现问题。
        此外,小学生的性格不稳定,玩心较重,缺乏对能力培养的意识,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不愿意参与数学的课堂活动,从主观心理上拒绝数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低下。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问题解决的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结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训练,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给学生机会去独立思考,给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2]。然后进行推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不能急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独立解决,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其次,老师应该不断的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将现有的教材充分利用,设置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范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首先是有很多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步骤去解题。读题——分析题目——陈列问题——列出已知条件——整理题目——作答。老师引导学生读题,画出关键词:“桃树;3行;杏树:8行;梨树:4行”,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实际的运算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合作学习,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研究、讨论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群策群力,让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首先,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进行,老师要参与其中,辅助学生共同学习,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来调控课堂秩序,来发布教学问题,以动态的形式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的教学方式。其次,合作学习小组在建立之初,要确定好人数,最好是由3-4人,而且建立小组的原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能用成绩一概而论。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自由组合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特点来分组,然后老师再进行微调,总之,小组的建立要本着人员、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合理的建立学习小组。
        再次,合作学习主张学生的自立、自学、互相学习。老师要精心的设置每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提前发布任务,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从而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过程,老师可以轻松的掌握,且方法要得当,引导学生积极有序的进行交流,不能无组织无纪律,轻视小组学习的意义。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涉及到小组成员中的每一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都有发言和总结的机会。
(三)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给充分的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事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3]。比如“切豆腐问题,超市大采购问题,时间速度问题”等,让学生切实在课堂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发现问题,热爱解决问题。其次,老师要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激发学生踊跃发言,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这个轻松的氛围内,互相学习,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重视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文福.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4.
[2]张惠娟,郑远安,李国萍,陈剑,张习江.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3]曹美婷.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 职业技术,2017,16(10):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