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辅差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谢海军
[导读] 运用培优辅差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具体规划数学教学目标,利用培优辅差视角设置具体的教学过程,且实施相应考核,也要根据培优辅差教学理念设计并布置作业。
        谢海军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广东省 河源市 517100
        摘要:运用培优辅差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具体规划数学教学目标,利用培优辅差视角设置具体的教学过程,且实施相应考核,也要根据培优辅差教学理念设计并布置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困生由掌握必学知识方法向掌握创新学习方法方向转变,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培优辅差视角;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路径

        培优辅差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理念,需要数学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特点,进行相对合理的分层教学。这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精神的一种体现。运用培优辅差教学理念,有助于帮助学困生构建一定学习自信心,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依据学生学习个性差异实施分组课堂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并为他们推出相对适合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要根据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学习。在进行分组过程中,要体现培优辅差理念,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实行优、良、差等组员的科学合理分配,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掌握数学知识基础或应用水平等,进行一种分组课堂教学,以体现培优辅差课堂教学意识,并为组内分配一些优等生和中等生,用以带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培优辅差教学目的。
        二、规划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贯彻培优辅差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必须规划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因为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目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并明确哪些是共同或共有的课堂教学目标,哪些是用作培优辅差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初中数学中,为学生讲解绝对值概念时,需要体现讲解的层次性或逻辑性,这就能体现教学针对性。可以用∣X∣为例,向学生讲解绝对值的概念,并要对学生介绍一下负数的概念,从而拓宽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范围。相对∣X∣而言,X所体现的值并非是单一的+X,它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有时,它的值可能是-X,还有可能是0。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的时候,需要结合数轴上的点,来说明绝对值的大小,即与原点0的比较。但在体现培优辅差这种教学理念时,仅仅需要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学生,必须要作为绝对值为正数的基本坚持知识,这是教师必须要规划到的一种教学目标。
        培优辅差,意在让学困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优等生或中等生的带动或带领下,适当了解、学习或掌握一些相对拓延或拔高的数学知识,但不要对学困生做必要的硬性要求,取决于学困生的学习自愿或相关的学习能力。不过,教师应该鼓励学困生在掌握基本基础实现知识的同时,要积极探讨拓延或拔高的数学知识,以利缩小与优等生或中等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差距。
        三、利用培优辅差视角设置具体课堂教学过程
        体现培优辅差教学思想,需要对具体教学过程进行设置,但要以分层教学为核心。教师在设置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划分不同几个难度层次,并围绕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知识重点教学,体现“辅差”教学理念,满足学困生学习知识需求,促使学困生能基本跟进学习进度或深度,进一步缩小与优等生或中等生的学习差距。


        比如,教师在讲解“怎么样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数学知识时,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心理需求,又要照顾优等生或中等生学习数学知识需求,体现一种“亲和性”教学意识,尤其要尊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既不要歧视他们,也不要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泛泛的讲课。这样,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一元二次方程根进行求解,事实上,想要达到体现培优辅差教学目的,则是需要教师对待每一道一元二次方程根求解习题,都要将它的求解方法,讲述穷尽。如涉及到的求解方法,可能有图像求解法、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当教师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后,既扩展了优等生和中等生的解题思路,又满足了学困生破解数学问题的需求,因为学困生可以从教师讲述的求解方法中,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求解方法,则能使学困生也能学到或学好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知识。
        四、利用培优辅差视角实施相应学习能力的考核
        贯彻培优辅差教学思想,需要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进行分层考核。实施学习效果分层考核,既可以进行统一形式的考核,也可以采取分层式的考核。在一般情况下,都以统一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主要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这样,就需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考核题目,意在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曾经对学生进行过各种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就需要在考核中加以体现,并检验一下学困生具有的创新意识情况。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考核题目时,必须要体现相应的层次感,即“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题”。“必做题”考核的是数学基础知识题;“选做题”考核的是中等题;“拓展题”考核的是思考性问题。面对这样的考核题目设计,需要学困生必要答好“必做题”,中等生还要答好“选做题”,优等生更要答好“拓展题”,并从中考核各层次学习能力学生的创新答题意识情况。
        五、根据培优辅差理念设计并布置作业
        让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是对培优辅差理念的落实,也是促进学困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题目。面对一些分层次练习题目,让学困生进行自由发挥他们的理解力,除了必须要掌握必知必会的数学知识以外,对其他练习题目,让他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并非要对学困生进行强求,但教师还是要求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练习,力争使学困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目,让他们在坚持自信中,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贯彻培优辅差教学理念,确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尤其能够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也能体现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定忠.培优辅差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路径探究[J].科普童话,2020(3):53-55.
[2]梅金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培优辅差"教学探究[J].数码设计,2019(8):68-70.
[3]陈高山.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培优辅差"教学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3):37-39.
[4]王丽杰.基于初中数学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6):56-58.
[5]郑慧.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码设计:cg,2018(7):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