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邦栋
河南省濮阳市经开区皇甫办皇甫小学,河南省濮阳市457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兴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而农村学生的认知能力相较于城市学生来说比较薄弱,这也就导致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与全面性,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就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学来看,传统应试教学的教学理念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将教学着重点放到了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方面,长期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厌烦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为此,教师就需要不断更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农村学生的探究意识
现如今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仍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未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暴露出应试教学的弊端,让学生长期在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只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做出应有的教学创新,更改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传统应试教学中脱离出来,以此来解放学生的双手、思维。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用具,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借助信息技术具有的全面性与直观性,播放视频、课件、图片、音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1]。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既让学生享受到来自学习方面的乐趣,又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具有的独特魅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时、分、秒”这一课,如果采用传统应试教学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时钟的小动画,动画中3名身高不一样的小朋友在绕着操场赛跑,个子最高身材最瘦的小朋友跑的飞快,而个子矮体形微胖的小朋友跑的非常慢……通过运用趣味小故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教师引出本课主题“时、分、秒”,在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制作手工表盘,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当学生完成表盘制作后,教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一名组员拨动表盘上的指针,另一名学生读出所标识的时间,以此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这种兴趣也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抽象知识点对于认知能力不太成熟的农村学生来说,不仅会加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还会让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目前来看农村学生缺乏相应的课后辅导,一遇到不易解决的数学难题时,他们的做法往往是逃避此类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大大降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为此,农村小学教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点,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到学生的眼前,以此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例如,学习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分数这一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点略微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为此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夏日的瓜田里长了许多的大西瓜,今天农民伯伯准备切西瓜款待来田里玩的小朋友,一共来了8名小朋友,瓜农伯伯要怎样分配,才能使每位小朋友得到一样的西瓜。”学生在此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平均分成8份”。教师此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大西瓜并平均分为8份的图片,教师指着其中一份向学生讲解分数的定义:“我们将八份中的一份,称之为八分之一。如果是八份中的两份,我们称之为八分之二……”之后,当学生对本课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后,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分数问题,以此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用课堂小结教学,逐步完善教学知识点
课堂小结是小学数学课堂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小结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就目前的农村数学教学来看,大多数农村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将课堂小结当作学生练习习题的平台之一。为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之前的教育观念,注重课堂小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思维导图,将本课重难点内容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以此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3]。
例如,当讲解完人教版“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课,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逐一梳理填写到思维导图之中。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一个关于本课知识点的结构框架,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巩固他们的记忆。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从创设日常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开展课堂小结活动入手。进而调动学生对教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韦联锋.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 读天下(综合), 2020(11):0184-0184.
[2] 郑建东.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利用[J]. 宁夏教育科研, 2019, 000(002):P.47-48.
[3] 覃慧敏.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2):361.
课题项目:濮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电教专项课题
《农村小学数学阅读和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研究》(2020—JKGH—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