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艳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福建省三明市354400
摘要:很多家长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却忽视了数学的学习。家长认为,学习英语将来可以与外国人交谈,可以提高学生档次。数学根本运用不到生活中去,所以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这种舆论风向下,本文以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学的好的人和数学学的差的人思维方式就是不同的,很多人懂得变通,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的同学学数学不费吹灰之力。相对的,就有一些同学思维不够活跃,略显死板,对于数学问题,总是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去寻找方法,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加强了学习效果,又注重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现象,但是学生们却发现不了。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活里能用到的数学不过是小学学的一些知识。例如,去菜市场买菜,去文具店买东西,这些都只是基础的加减乘除,并不涉及到初中数学。但是,如果将眼界放的更远些,那些经营店铺的老板,都会或多或少的用到数学知识。例如,一位工厂老板有一个生产建筑材料的工厂,材料主要批发来售卖,如果他将每吨材料定价为240元,那么每个月可以销售30吨。工人加工费用、水费、电费等不考虑的情况下,老板想最大程度的拿到利润。于是,老板做了一个调查,每吨降价15元,销售量就增加8吨。老板要售价多少元才可以拿到最大利润?
这就是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个没有学习过初中数学的人,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上下调整价格,在实践中找到真理,这无疑多走了很多弯路。而一个学习过初中数学,并且具备初中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人,则会直接观察规律,找出合适的价格区间,这就缩小了售价范围。这时,再从价格区间内,根据实际销售情况来定价,这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也就是数学综合应用能力[2]。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一)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初中的学生们学习科目较多,课业繁重,课后还有家长给报名的各种补习班。因此,若想发散学生思维,最好的地点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初中数学中,课堂上学生会学习到30°、45°、60°、90°角度的正弦值、余弦值,这时,教师就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去自己探究一下,用这些已知角的正余弦值,可以找出多少其他角度的正余弦值。很多学生会想到75°、15°等等,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究更多普通角。教师在讲课时,不应该毫无保留的把全部知识告诉学生,像“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这种结论,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再比如,很多的几何类题目都很巧妙,它的巧妙之处也正是解题的关键。几何类题目离不开辅助线,而若是学生想不出来辅助线,那必然是解不了题的。因此,教师应该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去多次尝试解题,而不是在学生询问后,直接告知学生辅助线的画法,并将解题过程给学生讲解。同时,很多证明类型的几何体有多种证明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在最大限度内思考问题。只有学生自己独立解题,才会锻炼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提升了他综合应用的能力[3]。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热爱数学的人可以从数学课堂中汲取养分,让自己在数学的世界里徜徉。但是很多不喜欢数学的人,上数学课就是一种煎熬。这种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没有发现数学中的乐趣,导致她们讨厌数学。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升她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当讲到“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探讨一下,如何证明。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去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让学生们回答问题。就像探险小游戏,只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才能得到宝箱的钥匙。而教师的角色就是提出问题的人。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三角形中特殊的三角形是什么?学生会想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这时,教师要问,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结论?学生会想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随后,教师要画出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见图1)随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研究一个三角形,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同学们就会想到边、角、面积。这时,就让学生以面积角度,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见图2)最终推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这一结论。
.png)
在学生探究完结论后,教师要乘胜追击,继续盘问学生,以求学生自主发现一些推导结论。教师可以问学生,刚才我们探讨的是直角三角形中的相似三角形,那么在普通三角形中我们要怎么探究呢?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面积法,这就需要在普通三角形中做高线,去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最后,学生会推导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高也相似这一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中去,既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专注度,又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就在生活中,却总是被忽视。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开设一个小栏目,栏目就叫做《发现数学的眼睛》。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存在,如果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就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给大家分享,教师要表扬主动分享的同学,这会激发同学们寻找数学的欲望。例如,家中的圆形小板凳有三个凳子腿,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例如,推拉门是四边形的,这时因为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种普通又寻常的现象不被注意,若是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发现,这不仅使同学们温习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也会使同学们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百益无害。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程难度中等,只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证明过程、找到一道题的多种解法、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上,就是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的一些见解。
参考文献:
[1]黄秋芳.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 教育界,2020(10):15-17.
[2]贺立梅. 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0):117.
[3]杜树德. 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2020(1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