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增萍 李鹏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教学运行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而随着高校实行扩招,教学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合理的分配,教学运作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需要依靠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展开工作。推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正好符合当前的需求。既要认识到对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也要认清推动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同时,更要意识到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也为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面对这一逐渐严峻的现实情况,针对高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
1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事务的愈加繁多,对于教职工和在校生来说都是极大的阻碍。教职工难以从繁多的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没有更多的时间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而在校生与诸多同龄人一起,难以分配到合理的教学资源。想要打破这种窘境,就需要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中应用信息化。
即对高校的各种教学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处理并进行反馈,具有极高的质量、效率以及准确性。在不断优化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同时,促使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最终推动高校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所以说,对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解决高校扩招过程中的问题
高校扩招是全面性的,不仅仅是高校的面积会增大,学院、专业、班级、学生数量都会出现大幅增长。而随之造成的后果,就是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也会剧增。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处理庞大的工作量已不现实,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力量。应用互联网与信息自动化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运行管理的效率以及工作水平,有效解决高校扩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录入新生信息之后,可以进行自动化的处理分类,对后续的课程安排和资源分配都极为便利。还有异地教职工可以借助互联网共享工作信息,无需在学校也可以解决教学事务。
2.2推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作用,就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能力进行大量数据的计算与处理。一方面可以解决那些简单的问题,让教职工把时间更多的用于处理那些复杂多变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科学处理可以将教学运行管理中那些不合理的内容直接剔除掉,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教学运行管理的流程更加科学规范。
2.3改善教学运行管理交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校园网内形成数据连接通道。师生既可以快速了解校内各种信息,改善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又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学校各种资源,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2.4逐渐推进和完善高校学分制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都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完全学分制的转变。这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很强,可以帮助教职工更好的培养高校在校生能力。但是学分制需要对学生学籍、学年内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师计划进行全方位管理,涉及的信息量较多,也对教职工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而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好地辅助学校与教职工推动高校学分制的发展。
3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
3.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时代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需要摒弃以往照本宣科和放养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以书本内容为主的旧有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教学方法,让在校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而针对高校教学运行的管理,要不断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帮助教职工高效、科学的处理教务信息。
3.2应用科技,全面建设
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教职工更好的进行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而在对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设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则要对高校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设系统是为了给高校教职工提供一个科学管理的技术平台,而整合高校信息资源则是为了有效推进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
3.3不断培训,强化能力
在建设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教职工队伍也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不仅要了解互联网,还要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系统,并懂得利用系统为自己的工作服务。而要提升自身能力,除了学校方面组织定期培训之外,教职工本身也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的配合,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成长。
3.4完善体制,践行创新
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之一,就是厘清权责的分配。
这样才能够让高校部门各司其职,有效沟通,共同为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而这就需要对教学运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升体质的信息化水平,适时调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让其可以在高校内部切身实际意义的践行。
4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4.1规划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在高校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动,在高校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也应该包含信息化建设。但部分高校在对教学运行管理进行建设时,目光不够长远,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的内容。相关部门权责不清,建设进度毫无进展。
4.2教学运行管理的软件和系统依赖外包,具有局限性
为求省事方便,大部分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软件和系统都全面是依赖外包,不会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改进。这就致使软件和系统在校内实际应用的时候存在脱节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难以适应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4.3基础信息不够稳定准确
要想计算机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与结论,采集的基础信息就必须稳定准确。但由于天气变化、学生家庭变故等各种特殊情况,教学运行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出现变化的基础信息。这就会影响系统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并导致后续的使用出现问题。
4.4经费投入缺乏足够支持
采购硬件设备和购买相关软件资源,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多数高校的资金投入方向都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基本都是在初次购置设备时进行投入,后续的软件升级与硬件更新则缺乏足够支持。
4.5部分教职工观念落后,能力较差
部分教职工的观念比较落后,并不认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巨大作用,对于提升自身的能力较为消极。而还有一部分教职工者则是因为年龄等各方面原因,致使学习能力较差,难以迅速适应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5解决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5.1结合实际,确保信息化建设科学高效的推进
信息化建设和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都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能只是高屋建瓴,而缺乏实际使用效果。同时在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考虑到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5.2保证提供的基础信息准确稳定
基础信息的准确性,非常考验教职工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中,教职工要本着为本职工作负责,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时刻观察性基础信息的变化,严格准确的录入数据。
5.3加大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资源。如果本身经济实力不足,也可以寻求地方部门或者是社会力量的帮助。前期再大的投入,都是为了后期更好的发挥作用。
5.4提升教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再科学高效的系统软件,也需要拥有能力的教学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因此要提升教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开展定期培训或者下达硬性指标,帮助教职工提升专业能力,让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够拥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6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自身都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加快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成,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邵冬基.高校教学运行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190-191.
[2]韩珊珊.浅析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52):239-241.
[3]常大地.信息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方法探索[J].长江丛刊,2018(22):197.
[4]袁梅,李晔,乔丹,申雪秦.信息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27-28.
作者简介:
1.巫增萍,女(1985.07.18),汉族,籍贯:四川西昌,学士,助教,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2. 李鹏,男(1985.06—),汉族,籍贯,四川三台,学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通识教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