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导向的中职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以“冷水塘诗会”任务群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倪吉丽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常常会让语文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倪吉丽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常常会让语文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以寻找意象,分析意境,体悟作者情感等形式展开,显得呆板而无趣。这与新课标以素养为纲,以实践为主线的理念相疏离。与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爱好活动的特点相背离。基于此,笔者尝试基于任务群教学理念,依托校本冷水塘诗会课程,通过设计“一式三招”诗词演诵剧本创作,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真正发现它的魅力,体会诗中之情。
        关键词:任务群;古诗词;冷水塘诗会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诗词教学教什么——内容固化狭隘
        近年来,有的将诗词教学等同于文言文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有的将古诗词教学等同于现代文阅读分析,忽视诗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诗词教学如何教——方法单一滞后
        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并没有摆脱固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常常围绕找意象,析意境,悟情感展开,仍然以教科书、上课提问、练习册、考试等模式进行,这与新课标以素养为纲,以实践为主线的理念相疏离。
        (三)诗词教学教如何——成效不可视
        一个成功的课堂不在于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收获了什么。一次古诗词教学,究竟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丰富的诗词储备还是深刻的情感认知,还是对诗词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笔者基于产品导向,以冷水塘诗会演诵节目的创编演绎为主任务,经过深入学习思考、分享探讨过程,最终形成诗词演诵剧本,形成诗词演诵的产品。并在分享、质疑、辨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思维。
        二、理论阐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冷水塘诗会
        冷水塘,是在学校60年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意象,60年的发展赋予了冷水塘强烈的文化内涵,即服务社会,完善人格。冷水塘诗会,是学校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课程化、开放性的校本特色,成为了学校对外展示,向内聚力的校园文化品牌。
        2.任务群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理念
        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曾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任务”和“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课程设置的任务时,主动参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基于此,古诗词学习以“任务”为牵引动力,以“评价”为推动力,让学生成为古诗词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三、实践探索
        中职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立足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的自然规律,通过设计冷水塘诗会演诵节目的编排,以演诵作品创作为任务,让学生“知晓产品”“创编作品”“评价产品”和“演绎产品”,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让古诗词学习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且深刻。
        (一)任务一:知晓产品
        1.创情境
        创设真实情境,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一度的“冷水塘诗会”中,你班将出演其中一个诗词演诵节目,请你班各小组在准确、独到的鉴赏基础上,掌握诗词与剧本转化的有效方法,创编出合适的演诵剧本。
        2.知任务
        经典古诗词作品与演诵剧本存在很大差异,要进行诗词演诵,需要对诗词进行重新的创作,使其符合演诵剧本的要求。学生需要挑选故事性较强的古诗词,完成古诗词剧本的创编,从而形成表演作品进行演诵。


        (二)任务二:创编产品
        1.一式见分晓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明确诗词与剧本的不同,笔者依托“冷水塘诗会”,以诗会中的优秀演诵作品《将进酒》为模板。通过观看演诵作品《将进酒》片段,分析剧本内容,根据原诗与剧本,提炼诗词与剧本存在的不同之处,并进行总结。
        2.三招定乾坤
(1)由景入境。化景色描写为环境营造。
        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诗词的环意境应当如何转化为剧本的舞台布景,笔者以冷水塘诗会节目《将进酒》演诵剧本为模板。剧本将舞台布景设计为:“傍晚,嵩山元丹丘家中,三人登高饮宴……”通过分析模板剧本中舞台布景写作的要领,明确舞台布景写作一般包含了时间、地点、环境等内容。
(2)以称为秤。人物称呼辨析,展现对人物的评价。
        为了让学生有效的进行人物解读,笔者还是以诗会作品《将进酒》为例,剧本将诗词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岑夫子、丹丘生和李白提炼出来,并以二人亲切称呼李白为李兄来表达对诗词中人物关系的理解,合情合理。同时这也为学生给其他作品人物定称呼提供了解读的方向。
(3)化诗成示。舞台提示创作,化静为动。
        剧本创作,除了精彩的内容和跌宕的剧情,人物的语言动作说明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场成功的演诵,不能只有静态的朗诵,更需要融入情感的动态表达。学生在编写人物的动作表情时,结合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揣摩人物当时的心境,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解读自我建构的过程。
        笔者以诗会素材《将进酒》为改编范本,对比剧本与原诗词,分析总结人物语言说明写作的要领,分别包括语言、神态和动作,并且要求贴近人物性格特征,符合诗词情感表达。舞台提示的写作是将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演诵依据。
        (三)任务三:评价作品
        诗词演诵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拉近他们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抛开时空的限制,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去演绎诗词中的人和事,真切体会诗词中人物的心情。
        布置任务:根据同学编写的剧本及现场演诵,给予评价。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演诵技巧以后,根据创编的剧本进行演诵,其他同学根据任务评价标准给予客观评价。在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贯彻评价即教学,评价助教学的理念。
        (四)任务四:演绎产品
        学生根据最终形成的剧本,在课后进行编排并多次进行排练演出,最终在“冷水塘诗会”上进行精彩演出。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转变学生身份,实现自我增值
        采用任务群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实现了古诗词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被动接收”到“自主研读”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让学生有了生动有趣的古诗词学习的新体验,走进了古代诗词的世界,真正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与价值,在实现文本价值的同时实现了学生自我增值。
2.基于产品导向,接轨“诗会课程”
        以冷水塘诗会诗词演诵节目编排为主任务,在诗词到剧本的改编演绎的驱动下,通过“知晓产品”—“创编产品”—“评价产品”—“演绎产品”等实践活动,层层递进,将静态的诗词解读变成动态的自我生成,最终形成了可视化的成果,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培养高阶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演诵剧本的创作和演绎,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分享、质疑、辨析,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践行有效的思辨读写,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二)反思
        本次的实践研究,依托了“冷水塘诗会”这一载体,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以诗会的展演为导向,毕竟受众受到限制。如何提高受众面,以微任务、小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另一个发力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陆志平.普通高中和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9
        [3]郑国民,关惠文,任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本文系:杭州市市级规划课题《课中课:中职古诗文专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