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珍
大庆市东风中学 163311
【摘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采用传统一轮复习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和高考考纲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了教和学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要求。高中历史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今天我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为例,从导学案的设计依据、设计结构、设计特点、设计的创新与突破之处和设计的意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设计依据:目前历史课堂上“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与学习的效率。针对上述情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改和高三一轮复习的要求,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了和谐统一。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通过一些图片或文字材料的设问,创设新的历史情境,采用问题探究方式巧妙设问,层层挖掘教材和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达到了教和学的有效统一。
二、设计结构:主要包括课前准备案、课堂探究案和课后拓展案(习题配备)如在将本课时,我会这样设计:
【课前准备案】
1.【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和评价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知识延伸】精耕细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自耕农经济区别
4.【知识梳理】这部分内容都是在复习本课时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填空,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主干知识脉络,一方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和课标内容质疑解惑和查缺补漏,导学案的知识梳理部分对复习本课内容起了重要作用。
【课堂探究案】主要是通过课标确定重难点问题,如重点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我选取了四幅图片让学生从中归纳;难点问题: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我选取了白居易《朱陈村》、晁错《论贵粟疏 》、岳麓版《必修二》的一部分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我设计为开放性的试题,给出提示,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分组式探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然后我加以引导和补充,最后总结归纳(展示答案)通过本问题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突破了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很好地开拓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进而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尤其是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勾画出本课的知识思维导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为更好地学习下一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拓展案】结合本课重点历史概念或重点内容如: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方面高考试题以及2021年各地模拟试题精选出来,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剩余部分留作业。可以提升学生课下综合能力。
三、设计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针对本课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环节,需要加深理解的知识内涵和外延、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设问,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问题探究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作用,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比如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小农经济的影响,采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设问,各个击破,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知识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演进、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以填空或图片资料展示方式让学生提前落实,更好地把握本课的整体内容)。
3.知识延伸是导学案的特色。一般比如重要的历史概念或者说教材中出现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我在设计学案之前都展示出来(学案),上课时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我会让学生齐读或者是让某个学生大声读,然后我进一步的解读和讲解,这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习题配备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结合课标和重难点内容看)
四、设计的创新与突破之处:
1、学生层面:端正学习态度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前回顾一次 “导学案”的内容(如:知识梳理),对重难点问题进探究与讨论(如探究问题)。
2、教师层面:每次上课前能将学生已经预习好的“导学案”交上来检查,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使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课堂结束后及时将“导学案”上交,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加以升华。
五、设计意义: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为例,通过学案模式的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地梳理本课的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同时对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重要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因此,高三一轮复习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释疑、课后巩固复习等环节,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苗月宁. "双向驱动构建历史创意课堂——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为例." 郑州师范教育 000.005(2019):P.16-18.
[2]刘云玲. (2018). 掘井及泉探寻历史时空r──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为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000(023), 123.
[3][1]解月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探索——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为例."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