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覃桂群
[导读] 课堂教学方法正伴随着科技进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微课作为其中之一,可使课堂教学更为多元、形象,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检,激发其兴趣,拓展视野,进而予以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其意义以及具体的运用思路和方法展开分析。
        覃桂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第一初级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545600
        【摘要】课堂教学方法正伴随着科技进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微课作为其中之一,可使课堂教学更为多元、形象,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检,激发其兴趣,拓展视野,进而予以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其意义以及具体的运用思路和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
      
        伴随信息化时代到来,微课这一新颖的辅助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是以教学设计思想为原则,经由多媒体资源、高科技信息技术予以精心制作,将某一细小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以使学生可对碎片时间予以充分利用的同时,拓展视野,强化认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对于初中历史课程而言,采用微课的方式,可使历史事件的呈现不再仅局限于文字,而更为生动和形象,同时可搜集更多史实资料,帮助学生高效理解。为更好的予以课堂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对于微课的运用应及时的反思、总结,并改进。本文即就此展开讨论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微课予以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教学的高质量开展需结合课程目标及新课程教育理念而行,对于学情予以充分的研究,同时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对技术熟练运用,进而予以教学重点突出,并对教学节奏予以准确把握[1]。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需不断的对自身知识结构予以更新,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其驾驭能力有效增强,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微课的应运而生,可使教师经由网络对彼此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并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对其他优秀教师教学思想、经验进行学习、借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从学生层面分析
        微课的应用,其最直观的作用,便是可营造更为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源动力,可促进其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微课可反复播放,对于其中的重难点,学生可多次观看,深入思考,以更好理解和掌握。经由微课,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可对本节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上还可以提出疑问,收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课后还可复习巩固,以更好内化所学知识,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一)利用微课导入,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导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将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观影像。新课导入应注意趣味性情境的融入,以利用好这一短暂时间,将学生兴趣激发,凝聚其注意力。而微课即具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等优点,且时间通常介于5~15分钟,恰可用于课前导入,将其可视化、便捷化特点予以充分发挥[2]。如《三国鼎立》这一课,在导入环节,教师可收集由“三国”小故事剪辑而成的微课视频予以播放,比如“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大意失荆州”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其对三国鼎立的历史现状进行了解。

经微视频播放,学生对于“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局势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问题会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顺势引入新课,为高效课堂构建夯实基础。
(二)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强化学生认知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大多是以强化记忆的方式以应对考试,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十分有限。而微课的应用,教师可将重难点内容于微课中融入,以音频、图片、影像等形式予以凸显,以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可有更为直观的学习和感悟,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升[3]。比如说《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这一课,辽沈战役作为本节课重点内容,学生在理解时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其重要意义无法正确认识。鉴于此,教师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辽沈战役前国共双方东北地区兵力部署经微课形式呈现,使学生对于解放军东北地区优势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认知本质问题,强化认知,加深理解,从而更好掌握教学重难点知识。
(三)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所讲述的均为过往的事件,以后来者的视角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特定意义。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需要,以多种形式对特定历史事件、风貌等予以呈现,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助力于事件背后所蕴含客观规律的深入挖掘,以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可真正予以掌握,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和优化。比如说《火烧圆明园》这一课,若教师仅以单调的理论知识讲解对本课进行宣讲,学生对于该事件并不会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其情感体验也难以被积极调动。对此,教师可搜集相关素材,设计主题微课,将相关图片与资料进行剪辑,制作成微视频,以这样的方式直观呈现出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富丽堂皇以及被毁灭后的残壁断桓,以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接触这一屈辱事件,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鼓舞其奋发图强之心,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四)利用微课延伸教学,拓展学生历史思维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鉴于此,教师可利用微课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以丰富教学素材,并拓宽学生视野,让其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充足营养,拓展历史思维,培养核心素养。比如说《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为使学生对于历史遗物、古迹等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教师可经由微课形式,展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并立形势图,加深学生理解,并帮助其对于鲜卑族创建北魏这一历史进程有更好的理解,延伸拓展相关的书画、生活习俗以及服饰等相关因素,以拓展学生历史思维,强化其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后,教学工作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故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填鸭式、强灌式教学方法,而应对多元化教学策略应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探究与创新能力等为主。微课的应用,可对教学形式予以创新,并可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及历史思维,加深对于历史课程的整体认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优化。

参考文献:
[1]朱小新. 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南国博览, 2019, 000(002):305-305.
[2]汪美吟. 简析微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8, 000(022):298.
[3]曹伟芹. 浅析微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1):13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