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教学中巧用自主学习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熊柳娟
[导读] 近些年,我国教学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模式进行了革新、优化。
        熊柳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拉堡中学,广西柳州  545100
        摘  要:近些年,我国教学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模式进行了革新、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这点也不例外。历史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效果。而通过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良好的激发,使得历史课堂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此,以下就初中历史合作学习路径展开探究,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它十分注重师生、生生的配合,往往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优化学习的效果。可见,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那么,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实效得到有效提升呢?具体如下。
一、合理划分小组,做好充分准备
        小组是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载体,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那么就必须注重学习小组的构建。对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此前提下,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三国鼎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前进行摸底,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在划分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组内成员的科学搭配,每个学习小组4-6人,分别设有优等生和后进生,呈现出一种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局面,让全体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当小组划分完毕后,教师需要挑选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赋予其小组长的职责,带领本组组员投入到合作学习、探究之中,这将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效。除此以外,教师有必要从学习管理、突出合作学习实效的视角出发,科学地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在保证各个组员都可以在明确合作方向和个人职责的同时,推动层次不一学生之间的优化组合,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合作探究当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共同努力、前进,成为班级里的优等生。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合作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旦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不必教师的督促、约束,他们就会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对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历史课堂。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实际上,情境的创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主动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在深化学习体验的同时,提高对合作学习的兴趣[2]。例如:在教学“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了一段以“历史上的隋炀帝”为主题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在此前提下,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隋炀帝是一个昏庸残暴的君主,还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这一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可以发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学习小组直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就个人的想法展开表述,对隋炀帝这一人物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如此一来,不仅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氛围,还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加全面、清晰的认知,一举多得。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个小组开展历史交流会、答题竞赛等,激励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下激发合作潜能,提高合作学习实效。
三、强化教学指导,确保有效合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期,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一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识记效率低等现象,实际上,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缺乏指导造成的。对此,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当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一改以往的“大包干”教学,鼓励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新知巩固[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以及学习情况等完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探讨以及合作互动等,帮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以及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和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同跨越历史学习中的障碍。在教师的辅助下,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交流、互动中分享经验、方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较好地实现了历史的高效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事业日新月异,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方法应运而生。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还优化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素质教育的落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和优势,以学生为本,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到历史课堂之中,组织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历史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綦静.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4):114-114.
[2]杜强. 初中历史结合小组教学中的问题教学[J]. 新课程(中学版), 2018, 000(001):67-67.
[3]杨玉花.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1):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