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盈盈
广西省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538000
摘要:现如今,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重。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高中体育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实际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重视程度达不到、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其主要的问题,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高中体育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民族发展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分支,在较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其活动形式较多,对学生的视野提升也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准则,尝试将民族传统体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将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渗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该文结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提出了较多的体育教学策略,试图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中体育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较为明显,不同的民族文化就是他们精神追求的见证,所以,在不同的民族发展地区,人们追求的精神文化生活种类也不同,这就出现了不同地区所秉承的体育项目与体育精神也不同。为此,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精确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力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确保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性、准确性。
(二)兼容并蓄
高中在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授,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原貌。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一定的延伸,让学生产生对体育的悟性,提升学生的感官协调性和发展速度。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体育项目的多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懂得创新
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虽然要保证尊重传统体育的基础部分,但是并不意味着要默守陈规。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民族地区对体育的认知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会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如果教师将传统体育渗透在教学中而遵守传统的单一形式,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传统民族体育发展的基本传承价值。为此,体育教师要勇于进行传统体育的创新,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融入自己的教学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一)结合特点,设立比赛项目
高中生的整体学习压力较大,他们长期紧绷的学习神经需要放松,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体育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体育就是一门“副科”,也是一门浪费时间的学科,为此,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总体较低。然而,更多高中生对于竞争性的刺激运动较为崇拜,这样的运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刺激感,也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为此,在将民族传统体育渗透在教学中时,教师要为学生设立一定的竞赛项目,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例如,“毽球”也被称为“网毽”,是我国民间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之一,最初是从踢毽子发展起来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种体育项目讲述给学生,让他们对该类体育项目的具体操作产生清晰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拐、绷、磕、抹子等技能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隔网对抗的比赛。在这个环节中,体育教师成为了学生竞赛活动中的裁判,为学生计分和统计。如此,学生的体育兴趣被激活,他们与自己的组员讨论如何赢得竞赛的胜利,还进行了人员的分配与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为新时期体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故而,教师应在课堂中渗透多元化的视频内容、图片内容,以生动的图像展示体育项目的运动技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趣味性特征,原因是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感知体育项目的内涵。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健康教育、卫生常识、疾病预防教育的科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利的。同时,教师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渗透不同学科的思想,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先进的德育思想,以便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而巩固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武术和身体柔韧性理论时,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武术的历史,包括武术所需求的基本技能,同时播放舞狮、散打、气功等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普身体柔韧性及反应力等基本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健康小知识,引导学生查询“丁香医生”的讲解,促使学生明白如何提升身体的各项机能。此外,教师还可分解某一项武术的技法,要求学生紧随视频内容进行模仿,促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领会体育项目的特点及训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及时活跃课堂氛围,利用必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向学生说明与体育课程相关的体育精神、道德与品德,分析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建议及支持,帮助学生在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三)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从学校层面来说,务必要重视对体育教学的开展,在给予体育教学足够多时间的同时,在体育设施及场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不断丰富和完善体育设施、设备、场地等,定期检查体育器械,保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安全。同时,从学校层面做好体育的舆论宣传工作,引发社会各方面对体育的重视,积极引进体育人才,为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融入新鲜的血液。高中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内在精神,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思维中挣脱出来,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指引,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习的自主权给予学生,教师做好指导工作。与此同时,高中体育教师还要与校外的优秀体育教师、运动员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不断丰富和优化自身,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调整和纠正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习惯。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生的综合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军平.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9,24(Z1):38-41.
[2]马立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9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