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黄婉兰
[导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黄婉兰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的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改革,更有益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如何更好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方法和策略研究的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教学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起始阶段,教师教学中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得以落实。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
(一)教师言传身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同其他情感一样都是相互的、真挚的。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讲,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对教师的偏好喜爱都有很大的关系。活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彼此是朋友,学生在对教师关爱的影响下,在课堂上尊重教师,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
(二)多渠道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概念性强,故而课堂气氛格外重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刻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积极引进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同其他学科而比有许多的不同。首先,《道德与法治》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从课程拓展为课外,通过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有意义的地方,让学生的身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感触,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作用,更有益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
(三)教师全方位指导巩固教学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学生收集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内容,为授课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多引用学生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分析,同时将课内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每日不胜其烦的其进行指正,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学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感受老师的关怀,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做到真正的交心互动,真心指导,逐步形成深厚的情感并且深化共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一)积极构建《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育网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就囊括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养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从自身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以“德”作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所以,教师要积极结合小学生普遍特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建立一个科学德立德树人教育网络。该网络的构建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家长、社会都有责任提供帮助,共同为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培养贡献力量。小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所以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家庭教育格外重要。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要积极创建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能够及时的反应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情况有个预判,进而更有益于全面对学生落实思想道德培养[2]。
(二)教师不断约束自身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更是从自身的谈吐气质及自身不经意散发出来的能量,都在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要清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要努力的提升自己,努力的去成为一名具有高尚的品格的人,时刻的要注重自己的谈吐修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氛围,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生,指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还要奖罚分明善于发现学生不同的特点,再委与不同的责任与使命,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教师还要用基本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并且不要局限于一科一门,要勇于涉猎多种学科知识,这样对待发现的问题就可以多角度的看待。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勇于实践,并且要树立自身的学习理想信念,并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框架,勇于的面对社会上的诸多挑战,站在学识的前沿引领学生前进。
(三)改善教育方式,强化学生主体
        无论教育如何的进行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以人为本,为了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更好的摄入知识理论、运用知识能力为主要的思想观念。一贯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上课为主,学生就是参与者,故而,普遍课堂模式就是教师讲授、教师板书,学生仅仅听讲抄写的模式。这样老派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学氛围也不够活跃较。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这样的教育现状,并且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让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要重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课前准备、课中反馈、课后拓展延伸进行实践,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己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首先要积极结合小学生普遍特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建立一个科学的立德树人教育网络。其次,要教师要不断约束自身,提升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创设体验活动,真正让学生身心得到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钱友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Z5).
[2] 马瑞伟. 彰显责任担当 更好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C]// 荆楚学术(2020年2月). 2020.
[3] 林官鸣. 立德树人 育人为先——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J]. 读写算, 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