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穗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定威水族乡中心校,贵州省黔东南州 557207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音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理念也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为了积极响应教学体制改革,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以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游戏教学法被引入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同时还可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简单阐释游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音乐;作用;策略
音乐属于艺术学科范畴,在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音乐学科的认识也有着很大的提升,音乐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受重视程度也得到了不断增强。但是,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学工作者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演练教学模式,不仅形式单一且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与厌烦,对于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阻碍影响。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其自身的娱乐性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何实现游戏教学与小学音乐课堂之间的结合,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 游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为学生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欲望与动力[2];其次,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具有非常晦涩、难懂,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变的简单化,将抽象性知识变的形象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另外,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游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与创新,可以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多种角度来认知、理解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目标,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新发展与突破。
二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来源,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是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提升课堂教学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人教版教材中有《龟兔赛跑》《老牛与小羊》《彼得与狼》等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歌曲情景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课堂体验,学生的音乐学习将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
当学生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表演过程中的感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终的教学效果远远大于传统单一的演练教学模式。
(二)律动游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是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重要条件[4]。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律动游戏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节拍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让学生感受、掌握不同音乐的律动节奏,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青春舞曲》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维吾尔族乐曲中的跳跃性节奏,教师可以将拍掌、翻腕、跺脚、扭腰、摇身等舞蹈动作加入其中,学生受到这种极具节奏感动作的刺激,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音乐问答”的游戏形式,例如,当教师提出小兔子的时候,学生们需要模仿出小兔子走路的动作,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给出相应的跳跃性钢琴节奏来配合学生;当教师提到大熊猫的时候,学生们开始做出懒洋洋的走路动作,这时候教师则需要弹出较为舒缓的钢琴节奏;当教师说出小鸟儿的时候,学生们会做出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教师则需要配合以轻快的钢琴节奏……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模仿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三)舞蹈游戏,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与舞蹈都属于艺术范畴,其本身存在着非常紧密的相互交融关系[5]。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给人以美好的听觉感受;而舞蹈以肢体动作为创作形式,在情感表达以及艺术的创造方面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将舞蹈游戏融入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例如,在“歌颂祖国”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在歌唱中加入一些昂首、齐步走、敬礼、扛枪等舞蹈动作,将其与歌曲的旋律融为一体,加强并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与感触。再比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加入一些少数民族标志性舞蹈动作,如汉族秧歌、蒙古硬肩、藏族弦子、朝鲜族耸肩、维吾尔族晃脖等等,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身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作用与价值,采取角色扮演游戏、律动游戏以及舞蹈游戏等措施,实现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新突破。文中很多观点都是编者的个人浅见,关于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玉萍.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8):0264-0264.
[2] 付琛琛.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2):124.
[3] 周灵香.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1):115.
[4] 徐超.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中华少年, 2019(9):28.
[5] 王相惠.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下一代, 2019(3):020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