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生谐,优中出雅---安鹿小学《和雅环境课程》实施报告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李兆华 刘吉玲
[导读]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没有琐碎的言辞,没有重复的说教,它们只是用自己的存在,默默感染、悄悄影响着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润物无声。昔有孟母三迁,今有环境育人。
        李兆华   刘吉玲
        湖北省远安县旧县镇安鹿小学  444205
        一,设计理念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没有琐碎的言辞,没有重复的说教,它们只是用自己的存在,默默感染、悄悄影响着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润物无声。昔有孟母三迁,今有环境育人。安鹿小学一直注重育人环境的营造,从2017年秋开始开发并实施《安鹿小学和雅环境课程》,让每一处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角落都育人,充分发挥学校后勤育人的功效,潜移默化,思想渗透,不断助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倾情培育和谐优雅的和雅少年,从而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设计思路
        通过课程引领,借助活动实践,全体师生对学校全域进行净化、绿化、文化和美化,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品位。在课程中,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悟,习得真、善、美、雅,提升核心素养。同时,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进行熏陶再教育,成就和谐优雅的和雅少年。最终实现师生与环境相融,学校稳步内涵式发展。
三,课程目标
        1,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2,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3,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创新思维;
        4,环境育人助力立德树人,培育和谐优雅的和雅少年。
四,课程内容
   1,文化校园
        1)学校文化。以“和雅”文化为主题,建构校园文化框架。(校长及校委会实施)
        2)班级文化。围绕和雅文化,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班主任及学生实施)
        3)寝室文化。围绕和雅文化,创建寝室特色文化。(住管员及住读生实施)
        4)厕所文化。围绕和雅文化,创建“最美校园公厕”。(总务处、德育处、少先大队及学生实施)
        5)食堂文化。围绕和雅文化,助力《膳食课程》和“光盘行动”,打造安全、洁净、温馨的饮食环境。(总务及食堂工作人员实施)
        2,绿化校园
        1)中心茶园“茶育灵秀”
        学校在中心茶园种植茶苗,划分班级区域,作为各班《劳动课程》的实践基地。师生在实践课中,对茶苗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等实践活动。
        师生收集废弃的瓦罐、坛子等容器,栽种花草并放置在班级区域,并进行管理和维护。
        2)绿化一角“茶怡苑”
        学校对周转房以北食堂以西的角落进行整改并绿化,低洼处平整栽树植草坪,高低交接处砌梯状堡坎,栽种茶树呈梯田状。临围墙处建阳光书吧,墙上安装书架,透明塑料棚顶爬藤蔓植物,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和雅种植园
        学校在停车棚北面开辟一块约30平米的种植园,进行分块和装扮,由种植社团的师生栽种时令蔬菜,每周在社团活动或课外进行管理。
        4)班级绿植
        每个学生带一小盆绿植到班级,或自己种植或购买,整齐的摆放在教室后面陈物架或窗台上,四季有花香。
        3,美化校园
        1)树木彩绘
         校园主干道旁的树木,都被彩绘社团的学生在上面彩绘并装扮,充满童趣。
        2)围墙涂鸦
         校园视野易见的围墙,西面被装扮成制茶工序和垃圾分类图文,临路的操场边则是阳光体育画卷,就连食堂后面洗手池处新建的围墙,也被彩绘社团的师生绘上精美图画。
        3)楼道装扮
         教学楼和综合楼的楼道,都整齐有序的装扮有教师的书法绘画作品、学生的手抄报或书法作品展;教学楼走廊的柱子上,装扮的是多元评价的各种“和雅少年”的照片。
        4)最美书屋
        在阅读已悄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代,我校高度重视师生阅读,学校到处都有图书角,师生随时有书可读。为彰显阅读重要,并给师生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借助项目建设,投资近4万元打造了室外读书长廊和室内开放式阅览室,窗明几净,环境优雅,已被省教育厅等3家省厅评定为2018-2019年度湖北省最美书屋。
        5)最美公厕
        学校按《远安县学校厕所革命行动指南》要求和精神,不断改善和完善学生公厕环境,在净化的基础上,绿化、文化,并进行装扮,持之以恒打造最美校园公厕。
        6)温馨寝室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住读生都来自偏远的龙泉、石桥山区,而且大多数还是留守儿童。大爱无声,让寝室成为孩子们温馨的家一直是我校坚守的底线之一。我校的学生寝室在2018年硬件得到提升,后又借助《生活课程》和《环境课程》,不断装扮和美化,学生寝室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净化校园
   1)生态小公民
    间周一次的环境保护类课程《生态小公民》,学生在课堂中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再通过每期2-3次的校内校外的户外活动实践,更加懂得环保的必要性。


   2)垃圾分类
    学校开辟有垃圾分类宣传专栏,配备的有齐全的垃圾分类设施,每月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每学期至少组织2-3次大型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及实践活动。
   3)早扫和大扫除
    每天的早扫,全体师生动手,快速有序的清除教室和环境责任区的垃圾。每周的大扫除,全员参与,各就各位,彻底清理、打扫、擦拭、拖洗,不留一处死角,少先队评比验收。早扫和大扫除的情况,每天放学时少先队都有点评。
   4)寝室、餐厅及厕所的净化
        寝室的净化,每天早上起床后,学生在住管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内务,洁净物品柜和地面,最后拖洗干净,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开。学生离开后,住管老师再次逐一检查,如有不到位的,老师及时帮助完善。另外,我校《生活课程》中交叉的有环境类的内务整理和环境打扫实践活动,每期2-3次,全体住读生对寝室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净化。
        餐厅的净化一天三扫,值班学生在2位住管老师的指导下,每餐饭后及时清理洒落物、擦洗餐桌、拖洗地面。值班学生离开后,再有食堂工作人员检查完善,适时消毒等。
        厕所的净化难度大,是反映一个学校环境卫生水平最直接的窗口。我校一直把学生公厕交给六年级学生净化和管理,每间厕所有负责人,他们除了早扫和大扫除打扫、擦洗、拖洗、干拖之外,每天大课间后、中午都去巡查,遇有不洁,及时拖拭。
五,实施过程
1,课时安排
     1)每天7:05—7:15, 住读生寝室内务整理及卫生打扫;
        2)每天7:30-8:00,全体师生环境大扫除活动实践;
   3)每周一第7节,《劳动课程》(净化、绿化、美化);
   4)每周四第7节,《社团活动》(彩绘社团、种植社团);
   5)双周周五第5节,《生态小公民》;(理论+实践)
   6)每学期第一月(班会课、美术课、社团课及晚间课程),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厕所文化等更新。
   7)每月一次环保主题的班队会;每月一次《环境课程》中的主题国旗下讲话及展示活动。
2,师资安排
     1)住读生寝室内务整理及卫生打扫;(温理忠、石玉玲老师)
        2)每天早扫和每周大扫除;(全体教职工)
   3)每周的《劳动课程》(净化、绿化、美化)(5位任课教师)
   4)彩绘社团(常莹老师);种植社团(代海燕老师);
   5)《生态小公民》;(理论+实践) (5位任课教师)
   6)每学期第一月(班会课、美术课、社团课及晚间课程),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厕所文化等更新。(5位班主任、常莹老师、社团指导教师、温理忠石玉玲老师、陈颖超老师、李兆华老师)
   7)每月一次环保主题的班队会;每月一次《环境课程》中的主题国旗下讲话及展示活动。(德育处陈颖超老师、少先队常莹老师、5位班主任老师)
   8)食堂操作区一天3次或以上净化(李道军、常子军、望英、宗兰英)
3,课程教学
  1) 每周一第7节;《劳动课程》(净化、绿化、美化)
        2)双周每周五第5节,《生态小公民》;
        3)每月一次环保主题的班队会;每月一次《环境课程》中的主题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
        4)每周值班教师集合放学时每周至少一次环保教育
4,活动实践
  1),全体师生环境大扫除活动实践;
  2),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3),植树造绿实践活动;
  4),树木彩绘、外墙涂鸦实践活动;
  5),生态小公民校内校外实践活动;
  6),班级、寝室、厕所等文化布置实践活动。
5,课程评价
  1)教室、寝室、环境区卫生日评,记载并公示在公示栏;
        2) 少先大队在集合放学时对环境卫生日评;周一升旗仪式中对上周环境卫生进行周评;
        3)班主任或班干部班级月评;寝室管理员对寝室内务和卫生等月评;德育处月评并表彰五星寝室、五星班级,授流动红旗;
        4)班级和学校阶段性评价和表彰,评选环保之星等,每学期至少2次。
        5)月评和阶段性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评定依据之一,同时也是考核班级及班主任老师的依据之一。
六,实施效果
     我校自2017年秋开始开发《安鹿小学环境课程》,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已使其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已不断助力我校办人民满意的平民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2019年5月,我校学生公厕被县教育局评定为“远安县最美校园公厕”;
   2,我校学生寝室的内务整理和文化布置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好评,交叉开发的《生活课程》2019年5月被县教育局评定为“优秀后勤课程”。
   3,2019年6月,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新闻出版局3家省厅评定我校开放式阅览室为“2018-2019年度湖北省最美校园书屋”。
    4,2019年12月,我校被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评定为“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
    5,2019年12月,教育局陈局长、后勤办汪主任带领十堰市教育系统领导到校参观学习。
    6, 2020年1月,我校顺利通过义务教育现代化省级现场检查验收。同年底,我校自己3位教师整理的各种档案资料顺利通过省一级档案达标。
七,课程反思
        活在当下,学校的工作相比以前来说很是繁杂,尤其是学校后勤工作,头悬安全和财务2条高压线,手捏吃喝拉撒住琐事,时代要求我们,只有用精细化的日常管理和规范化的细节操作,才能时时为全体师生提供安全的舒心的后勤保障。在开发并实施《安鹿小学和雅环境课程》的过程中,我校深深的感触到:用课程化的理念来践行我们的后勤工作,无疑让我们的后勤保障工作纲举目张,井井有条,事半功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我们的每一个细节;同时,我们也将继续优化我们的课程,用课程来引领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2021年4月20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