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校 610100
摘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定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呵护者。让学生以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走向心灵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心灵;沟通;关爱;尊重;理解;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一个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了解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必然会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如鱼得水。作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对于师生之间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关爱
教育过程是一个心灵交融的过程,对教育者来说,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教师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谈话更是如此,语言交流是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为达到师生情感融洽,教师必须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教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贴近、融洽,谈心才能有好的效果。
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把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发展缓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系和鼓励。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鼓励的微笑;当学生陷入迷惘的时候,你能给予清晰的指点,当学生深感孤单的时候,你能送去关心和温暖;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你能给予内心的劝慰。抓住这些有利的教育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
二、尊重
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最关键的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时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正确的对待处理学生的每一处错误,注意语言的技巧,态度不生硬。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个,自始至终坚持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既要做到传业授道解惑,也要做到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只有让学生觉得可亲可近,学生才会向老师讲心里话,真正 “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师生间的心理互动。
三、理解
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两名调皮的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执。双方都不计后果地把对方的书本推到地上,然后等待我的发落。看到他们互不相让、怒发冲冠的样子,我没有批评,而是默不作声,弯下腰来去捡地上的书本。我捡得非常认真,也极其专注,每捡一本都拍打上面的灰尘,就同爱护我自己的书本一样。两名学生终于被我的举动所感动了。他们含着眼泪,也弯下腰来捡地上的书本,并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们错了。”风波就这样过去了。自然,这节课剩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听得比任何时侯都要认真。
通过“无言而教”的经历,使我认识到:恰到好处的沉默,并不是气馁或妥协,而是一种成熟,一种对事物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四、包容
爱是有尺度、有分寸的。宽容也是爱的一种,宽容的爱也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否则,即便是正确的爱,过了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宽容过了度,不讲原则,就会变成放任,容易使学生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发展下去,甚至可能会走上邪路。一位教师要学会宽容,并且要把握一个宽容的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宽容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能够知错就改。因为宽容确实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刚走进教室,就看到教室里乱哄哄的,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她----小丽,她低着头,眼里含着泪花。“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先坐好了再说。”我说。“老师,她到二(1)班偷东西,被人家逮住了。”“老师您忘了她还偷过您的自动铅笔”,又一名同学说。“老师,她一年级就偷东西,她多给咱班丢脸呀,别让她在咱班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听到这些,我真想大声训斥她一顿,给同学们一个交代。可是,我忽然想到看过的、听过的那些教育案例,“要给孩子一次改过的机会”、“要给孩子一个自我改正的时间” 。于是我和大家说:“咱们先上课,这件事老师课下再来解决。”
课下,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大声训斥她,也没有太多的言语,我叫她伸出了双手,说:“小丽,你看,你的双手多么干净,就是你的这双手写出了一手好字,老师很喜欢看你写的字,但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后,你的手就变脏了,你喜欢干净的手还是脏手呢?”她看着我,眼泪再一次流了出来,她说:“老师,我喜欢干净的手,我错了,我给咱班丢脸了,以后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我说:“小丽,老师相信你,只要你改掉了坏毛病,二(2)这个班集体还是欢迎你的。”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大家还和从前一样友好的对待她,她的脸上也洋溢着快乐。
后来我想,当时如果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训斥她,或许她以后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或许她以后将沉默不语,或许她以后将……那样她的一切可能就毁在了我的手里。从这件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认识世界、探索生活、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这恰恰是他们积极成长的个性特征的生动体现。恰恰需要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孩子的一切,去接纳一切孩子……
总之,每一次的心与心的沟通就是情感的交融,是建立学生、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让我们与学生的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的教育》,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
2.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冯媛媛:《教育心理学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2006
4. 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施宗靖:《沟通的艺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