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留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甲良小学 贵州省黔南州 558401
【摘要】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教育被赋予越来越高的要求,起初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未关注到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现在由于癌症早龄化、亚健康、抑郁症越来越普遍等问题,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就变得越来越重视。但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容易被照顾到,心理健康由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就经常会被忽略。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的深入调查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具体分析,并提出在素质教育下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措施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小学生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现如今的小学生被保护的太好,普遍出现心理比较脆弱或者意志力不够坚强等问题,这种不健康的因素容易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再者由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的,这就导致学生可能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学习焦虑、生活焦虑等问题,所以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采取集体健康疏导、个别辅导、活动辅导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下的心理健康要求
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引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品质的发展;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对学习以及生活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得他们受益终身。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物质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家长在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已经向着精神层面进发,家长变得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可能就会为孩子报名参加很多的补习班或者艺术兴趣班,根本不考虑孩子愿不愿意参加,这就使得学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形成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在素质教育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创设环境,促进学生正向积极发展
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愉悦的学习。首先,对于学校的物质环境创设,学校应该创设能够促进学生自制力的发展,如节约食物、爱护公物与花草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人格品质、情绪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保持正向积极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在学校多处设置“垃圾喜欢垃圾桶”“我要流干了”“你把我踩疼了”等类似的标语,促进学生自制力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学校可以展开“今天我最棒”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奉献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师除了在上课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沟通外,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试着与学生成为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学生处于一个安心、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变小。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增进师生情感
不少小学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很多老师会用语数外课程占用心理健康课程,导致心理健康课程无法开设,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引起重视,在心理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以及促进学生安全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烦恼、开心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自我情况描述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教师也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内心感受,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情感中愉悦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师在其他老师提出占用课程的时候应该果断拒绝,使得心理健康课程顺利展开。教师在为小学生上心理课程的时候与他们自由的沟通,不应该将语言太过书面化,才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遇到困难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碰到过什么困难,自己又是如何解决的,渐进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家校合作,建造学生心理健康桥梁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课程的前期应该和家长进行沟通[2],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时候组织活动,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有效交流;在进行心理教育之后,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变化,应该向家长了解学生近期在家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问题,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通过家长在家里对学生进行巩固,这样不但促进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还使学生的问题不会自己憋在心理,避免了自闭、忧郁等情况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更加的尊重学生,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文化教育一样重要,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加强学生体魄的同时,也应该及时梳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之余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也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促进学校与家长对学生深度了解,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厉春春. 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07):226-227.
[2]泽仁拥措. 探讨幼儿心理健康素质教育[J]. 环球慈善, 2019, 000(00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