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竹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青树中学 675900
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而阅读和写作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模块。阅读是学生储备知识的重要环节,写作则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成为了重要的语文教学模式,阅读和写作开始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而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课内阅读的量比较少,需要实现课堂的延伸,基于课外阅读来积累知识,把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而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写作能力;提升路径
一、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会套用相应的模板。而实际上,写作的本质是创作与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将积累大量的素材和知识,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作思维,将这些知识以合适的形式运用到文章创作当中去。在用心体会、积极探索的过程当中实现知识之间的融合,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内容的输出。与此同时,在经过课外阅读之后,学生的视野可以被拓展,他们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构思,突破无从下笔的困境,对写作更加得心应手[1]。
当前,很多纸质的书籍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子书以其高度的便捷性受到了很多中学生的追捧。部分学生甚至会将阅读网络小说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而实际上,这些网络小说质量参差不齐,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能会使学生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由此可见,只有合理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地从中受益,在阅读当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当中感悟阅读资料,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对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当前,中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素材主要是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其次是在阅读当中所得到的材料。而实际上,中学生每日穿梭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在教师和家长的庇护下,他们缺乏之深刻的生活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陷入到了无素材可用的困境。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可以从阅读材料当中提炼出那些有价值的素材,在进行反复阅读和深刻感悟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与此同时,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与灵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主动在平凡的生活当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在对中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容易出现割裂,他们对事物形成了深刻的认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是由于语言积累不够丰富,无法使用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中学生在写作当中所运用的各种思想观点是照抄别人的。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语言知识可以变得更为丰富,他们可以学习更多内隐性的语言,在理解作者是为内涵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2]。与此同时,这些课外读物当中包含了大量的语法知识,囊括了丰富的词汇,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理解与吸收这些内容,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造,以此来弥补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匮乏,促进思维与表达之间的有效匹配。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机械化地理解其中的字词含义,同时还要对文章语言的特征进行总结和体会,感受作者精妙的表达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基于不同体裁的文章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体特征的风格和技巧。与此同时,对于喜爱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还可以通过改写、续写等方式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标,并模仿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进而对其进行消化与吸收,使其成为自己所用。在将自己的作品与名家作品进行对比之后,学生还可以进行针对性地修改,针对自身的薄弱之处进行改正与提高。
三、开展课外阅读提升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内阅读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在教师的要求和监督下进行的,但课外阅读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来完成,他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只有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更多的课外材料,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之外,还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冲动。首先,教师需要在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在课外阅读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扫清障碍,使他们在课外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基于课内阅读来进行延伸,通过悬念导趣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教材当中的很多阅读材料都是节选于名著名篇,教师可以基于教材的阅读材料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作品,可以是该名著,可以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以使与之相关的作品。将教材作为“引子”,学生的阅读范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二)向学生讲解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部分中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当中,会因为阅读方法掌握不当而出现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和阅读材料的特点来向学生普及多样化的阅读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选读,学生可以根据课内学习或者写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阅读书报的特定部分或者需要的资料,这可以为写作储备能量。第二种使精度,这要求学生针对重要的文章逐字逐句、集中精力地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与批注。第三种是速读法,这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更多的信息[3]。第四种是略读法,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通过查看序言、摘要以及目录等了解全文的内容,通过阅读标题或者首位句的方式对全文进行浏览。
(三)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信息,这使他们无法精准地挑选到自己需要的课外阅读读物,容易在眼花缭乱的阅读材料当中迷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课外读物。首先,课外读物要体现阶段性,可以符合中学生在当前阶段的阅读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从阅读材料当中汲取知识。其次,课外读物要体现延展性,要与课内阅读和写作教学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材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鉴赏能力。最后,课外读物要具有广泛性。对于中学生来说,除了要选择那些趣味性强的故事类课外读物之外,还要接触文学类、科技类以及历史类的阅读内容,这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结语
总的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能。为了达到以读促写的目标,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要向学生传授实用的课外阅读方法,最后还要关注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突破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高殿英.发挥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大语文教育”实践感言[J].教育现代化,2019,6(48):264-266.
[2]陈岩杰,宋征莉.民族地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叙事解析——以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6):70-75.
[3]林红卫.“读写结合自主作文”的现状调查分析——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及周边地县中学的调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