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习中“校园思维”的困局与解局之方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7期   作者:陈柳英
[导读] 本文作者通过多次实习单位回访,了解到在企业实习的中职生工作现状,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陈柳英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   543000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多次实习单位回访,了解到在企业实习的中职生工作现状,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一位职教班主任的角度,对企业实习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从校园思维到职业思维转变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实习;校园思维;困局;转变
        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实习是职业教育检验中职生掌握知识的有效实践方式,学生如果没有职场思维,用校园生活的眼光和思维去实习,则很难转变角色,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会造成重大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校园思维”树立“职场思维”,正确认识校园生活与实习生活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职场,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是当下实习管理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 实习中“校园思维”的表现及影响概述
        (一)受校园的简单环境影响,未经世面的学生思维简单,与人交往相处往往是根据自己喜好来决定,过分在意自身感受。但在实习中,这种人际交往的思维模式不适合企业,职场上以这样的思维与他人相处是行不通的,只会处处碰壁。因为职场讲究的是团队协作,个人的成功必须与整体的成功结合才有意义。以笔者学生李某为例:
        李某是很有个性的学生,爱恨分明。因为棱角过于分明,和很多同学相处不来,在校时要好的朋友不多。实习刚开始一个月,笔者就接到李某不想继续实习的信息。经询问,李某与企业老员工关系处理不好。原因是李某还是像在学校时一样,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不屑一顾,不主动融入“圈子”,与老员工相处时,锋芒明显,不注意言辞,引起老员工的反感。没有朋友,没有伙伴,开心的事没人分享,内心烦闷、苦楚无处倾诉,从而认为实习没有意义,只有无聊、苦闷的心理困境。
        (二)受校园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初出校门的学生过高估计自己,很多想法过于理想化,对新环境、新岗位估计不足,期望值定得过高、不切实际。当现实环境与心理值不相符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继而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以笔者学生张某为例:
        张某在校成绩优秀,有远大理想,本着能一展抱负的心态参加实习。作为新人,企业给他提供了基础操作岗位,心浮气躁的张某在岗位上做了两个月,就自认为对操作流程已相当地熟悉,对简单重复的操作岗位感到枯燥乏味,要求到技术岗位轮岗,但是没有得到企业应允。被现实打击后,张某开始垂头丧气,无心实习,是心高气傲、自以为是的学生气表现,带着这样的“校园思维”进入职场只会陷入不被理解、不被重用的困境。
        (三)情绪化是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与职业人的高度理性行为格格不入,学习和工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或损失,而工作任务没完成则会阻碍他人工作的顺利完成甚至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刚参加实习的学生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有多大,以笔者学生王某为例:
        王某因在实习岗位上操作不熟悉,动作较慢,产量跟不上需求,被组长批评后,心情很不好。第二天,就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去上班,导致他所在的岗位空缺,整条生产线都受到影响。

部门经理找他谈心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尽我所能去做了,还被骂,你们还要我怎样?”由此可以看出,王某是带着个人情绪去工作,心态不成熟,企业并不欢迎这样情绪化的员工。
        二、分析“校园思维”与“职场思维”的差异
        (一)、多年的校园生活,接受的教育让学生形成的校园思维驱使学生注重过程,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让学生从中收获很多。但在职场,企业给员工发工资,就会追求员工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结果。自己的成长当然重要,但如果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视企业经济利益,不仅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有悖于现代契约精神。
        (二)、在校园中,但每个学生本质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学习不会影响别人的学习,自己考试的结果不会影响他人考试的结果,学生更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但实习进入职场后,学生就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每个人的工作表现都会相互影响,实习生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自己的言行都与企业利益有着直接联系。在给自己制定计划时也要想想别人的进度,要融入到团队中。
        三、破解“校园思维”之方
        (一)实习前认识职场思维,正确地自我定位。丢弃“校园思维”树立“职场思维”,首先就要认识职场思维。学生出去实习前,对职场的了解并不多,树立职场思维有赖于外界的引导教育。
        1.树立榜样的力量。班主任可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给学生作认识职场的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分享自己实习感受、职业体会,让学生初步认识职场规则、职场禁忌,了解企业的对人才需求,学生通过与优秀的毕业生相比较来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找准自我定位的方向;
        2.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班主任收集职场中实习生不良表现的案例材料,让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评价实习生的行为表现,如何做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通过他人的行为表现反思正确的做法从而更好地指引自我定位。
        (二)通过不同方式分阶段对学生开展线上就业指导。班主任利用微信群、qq群定期召开“实习,我能行”的系列就业指导主题班会;学校就业科管理人员与企业人事部保持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并把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班主任,针对学生不同的困惑班主任可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走出困局。
        (三)天不渡人,人需自渡。从“校园思维”成功转变到“职场思维”,除了学校的教育、引导,还需要学生自身努力转变思想、付出实际行动。学生要用职场思维、员工思维思考问题,用员工标准要求自己,激发自身的危机感。必须要正视理想与现实落差,增强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中,刚入职场经常会出差错,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批评后,要及时做好心理调整,找出被批评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以后的工作做好。实习生要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作为新人,被安排去做一些简单、杂乱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从整体上来说,虽然“校园思维”让学生在实习中产生较多的困惑,对学校的实习管理也造成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找准原因,用对方法,这些学生也是可以更好的实习,更好的成才,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文明.顶岗实习乱象何时休D].江苏教育,2016.
[2]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