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桦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小市小学,广东省清远市511515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开展本课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礼仪美德成为小学生自身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礼仪教育;道德与法治;思考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礼仪”是中华传统优秀美德的一部分,良好的礼仪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品德素养,学习礼仪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礼仪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上,认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好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学科,其他学科起到陪衬的作用并不在意。也正因这个原因,在开展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礼仪”知识粗略的设计到课件之中,通过向学生出示课件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了解表面上的问题,其他专业知识却不得而知。在师资力量上,部分教师都是由学校来分配所教学的科目,教师自身对道德与方法的内容也不够熟悉,对礼仪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上,无法对礼仪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延伸,无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意识观念上,教师逐渐忽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学生认为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尤为重要的,而礼仪、道德与提高成绩并未有直接的联系,忽视了该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也不会认真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礼仪教学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开展礼仪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的教学来说,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教材就是给学生划分考点,这种教学方法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就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境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礼仪”知识,教师在课前查找与礼仪相关的小故事,通过故事里的情节促进学生自身的礼仪教育[1]。例如,学习“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课,本课的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辛苦,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应该为这个家庭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等,并且在潜移默化之间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礼仪教育。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讲述,孔融的妈妈买了许多梨,孔融的哥哥让最小的弟弟与孔融先选梨,但最后孔融却选择了最小的梨……”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孔融为什么选择最小的梨吗?”学生回答:“孔融谦让他人,尊老爱幼”通过观看中华传统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孔融虽然年纪小,但他也为了这个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究,得出:“家人就是要互相关心、谦让……”通过此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这种礼仪需要我们从小做起,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二)营造生活真实场景,有效开展礼仪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为了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可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来观察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具体反映,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学生在礼仪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改正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例如,学习“当冲突发生”这一课,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班级内的两名学生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小A将小B的文具碰到地上,不仅没有拾起来也没有说对不起,此时两人大打出手争执了起来。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同学为什么发生了争吵,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争吵呢?”学生:“小A把小B的文具碰掉了,没有道歉没有礼貌。”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A你们应该怎样做的?”此时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并且让他们的将讨论的结果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如小A 说:“对不起,我不应该碰掉你的铅笔”并把铅笔捡起来,小B回答:“没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礼仪知识。
(三)加强理论学习基础,端正教师与学生的态度
为了有效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摆正看待该学科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认真学生礼仪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例如,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书籍,不断充实自身的学习,并且教师还要在课前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料,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还可开展一些与礼仪相关的知识竞赛、讲座、活动等,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
结论: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小学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它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不可或缺的力量,最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吉海荣,陈怀凤. 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儿童的文明礼仪——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为例[J]. 现代教学, 2020, 461(Z4):84-85.
[2] 江春华. 关注现实生活引导自主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道德教育的思考[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0, 000(001):78.
[3] 占奶生.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 天津教育, 2020(14):53.